中国的历史很长,文学史同样很长,这就造成了有些时期的文学史处于被忽略的状态,而这一时期被忽略,并不是因为水平不高,恰恰可能是不容易被理解,才被选择性遗忘了。
翻开文选,上来第一篇就是班固的两都赋,洋洋洒洒将近一万言,而且用词典雅,用字古奥,不借助工具书根本读不懂。
当初班固书写两都赋是为了劝说汉和帝留在洛阳,放弃迁都关中的主意。结果汉和帝看完之后,很欣赏班固的劝说,真的留了下来。
还原到当时的情景,汉和帝如果没有旁边的文学侍臣甚至我怀疑班固亲自讲述,是不能读懂的。
王勃的滕王阁序是骈体中的佼佼者,同时也是骈体文中较容易理解的一篇文章。滕王阁序借鉴庾信的哀江南赋,难度系数比滕王阁序高太多。
今人经常批评赋体用词过于华丽,空洞无物,这个特点就算是散文也有,跟风对骈文进行否定的人,多数都是没有读过赋的人。
就好比鲁迅说,要多读外国书,少读中国书。很多人就把这句话,当作圭臬,殊不知鲁迅基本上像夏曾佑那样,将中国书读完了,才这样说。很多人没能理解话语的背景,就断章取义。
鲁迅能够将白话文写的那样好,完全得益于从小阅读古书,长大后也没有放弃临摹碑文,才锻造出那样炉火纯青的文笔。
究其原因,赋文过于难读,是受众不广的一大原因。
可惜的是,由于对赋体的忽视,魏晋南北朝的诗人,除了极少的一部分外,都被排斥了。造成的结果是,大多数人眼中的诗歌史,接在诗经楚辞之后,就是唐诗宋词。
没有六朝的基础,以及对土壤的培养,根本就结不出唐诗这个丰硕的果实。
不论是杜甫,还是李白,对六朝诗都推崇有加,包括但不限于鲍照、颜延之、庾信等人,他们甚至将前人的诗句直接拿过来用,由于李杜诗流传过于广泛,很多借用的句子,被误以为是他们的原创。
李白的“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浓缩了颜之推的“十五好诗书,二十弹冠仕;楚王赐颜色,出入章华里;作赋凌屈原,读书夸左史。
今天说的这首诗同样被李白借鉴了,全诗如下:
落叶聚还散,征禽去不归。以我穷途泣,沾君出塞衣。
这首诗名字叫送别。作者陈子良。
陈子良,南陈诗人,隋灭陈之后,入隋为官,成为杨素手下的记室,唐代隋之后,又成为唐朝官员,为隐太子李建成学士,贞观六年去世。
落叶散落在地上,被风又吹到了一起。
远飞的鸟一去无踪影,再也不回来了。
在这将要分别之际,我留下了泪水,
沾湿你即将去往边塞的衣裳。
这首诗的第一句,大部人都很熟悉,因为李白直接拿来用到他的诗中: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不能否认李白的伟大,但是李白的伟大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