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那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而北江水城的光岳楼,却名声不震,籍籍无名。
光岳楼又名“余木楼”、“鼓楼”、“东昌楼”。从公元年至今,已经岁。光岳楼是一座四重檐歇山十字脊过街式楼阁,有墩台和主楼两部分。墩台是砖石砌成的正四棱台,有9米高。墩台上有四层主楼一共高24米。
“9米+24米”,总共身高33米。古代的九丈九尺,在中国古代“九”是阳数之极,寓意这个高度不可超越。
光岳楼位于聊城古城中央。建于明洪武七年()。是迄今为止全国现在古代建筑中最古老、最雄伟的木构楼阁之一。享有“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之誉。
与现存建筑中北京的鼓楼、西安的钟楼相比较,无论从其建造时间,还是就其规模、形制、建筑结构来看,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那么光岳楼是为什么建造的呢?
明清两代,聊城为东昌府治所,是京杭大运河沿岸的重要口岸,鲁西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明王朝建立初期,北方的局势很不稳定。出于防御蒙古族统治集团复辟的加事需要,东昌守御平山卫指挥佥事陈镛,从洪武二年()到五年()将土城改筑为砖城。
为“严更漏而窥敌望远”,报时报警,又用修城余木,建造了高达百尺的更鼓楼,故初名“余木楼”。又因此楼有鼓声报时,人们也称之为“鼓楼”。
成化二十二年(),知府杨能在维修余木楼时,因地而名,称之为“东昌楼”。弘治九年(),吏部考工员外郎李赞过东昌,访太守金天锡,共登楼,赞叹不已,
“因叹斯楼,天下所无。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乃今百年矣,尚寞落无名称,不亦屈乎?因与天锡评命之曰‘光岳楼’取其近鲁有光于岱岳也”。此后,历代重修碑记中,一直沿用“光岳楼”之称。
关于光岳楼的地位。有人拿光岳楼与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作比较。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从建筑本身来说,三大名楼真身原貌早已不复存在,保存完好的光岳楼理应有更大名气。因此,很多聊城人为光岳楼鸣不平。
其实光岳楼只差文化了。差名篇,差名人。文化的积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理性看待。文物的有形文化重要,无形文化的力量更大。
岳阳楼,因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和胸襟,已经名垂千古。
滕王阁,因为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名扬天下。
黄鹤楼,因为历代名家的赋咏,以诗情与浪漫而蜚声中外。这些无形的文化都是光岳楼无法媲美的。
看来只有历史,没有名人,光岳楼似乎差了点运气,否则,一定能成为家喻户晓的名楼。
多年来,光岳楼也一直是中国最雄伟最高大的建筑之一。登高望远,风光这边独好,凭栏远眺,鲁西平原尽收眼底。泰山东峙,黄河西临,岳色涛声,凭栏把酒无限好;层台射书,微乡明志,人杰地灵,登楼怀古有余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