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拼爹”的时代,父辈取得的成就会让孩子少走弯路,但同时他们的“光环”也让后辈承受着不小的压力。在中国文化史上,能像苏轼一样青出于蓝,全面超越乃父苏洵的名家并不多,米友仁书画之名被米芾掩盖,乾隆的书法更是远逊于雍正,文徵明长子文彭是比较聪明的,他专攻草书,并以此青出于蓝,又着意于篆刻,还成了文人篆刻流派的鼻祖。
文彭,字寿承,号渔阳子、三桥居士,明弘治十一年(年)生于南直隶苏州府。相比于其父“笨小孩”文徵明,他的仕途走得颇为顺畅,不仅是明经廷试第一,还官至南京国子监博士。受家族文化艺术气息的影响,文彭自幼学书画诗文,有文徵明亲自指导,其艺精进极快。
文彭书法虽众体皆能,但在小楷、行书上的成就是不及其父的,但在草书一道,则“萧散之气犹有过之”。他的草书学自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孙过庭等人,并吸取文徵明长处,最终形成以怀素《自叙帖》、孙过庭《书谱》笔法为基础,融入个人面貌的独特风格。
在文彭草书作品中,《滕王阁序》能见其技艺之高。王勃《滕王阁序》一文为众书家热衷,文徵明的小楷《滕王阁序》与文彭的草书《滕王阁序》可以说是其中最精妙的两版了。此帖作于明隆庆二年(戊辰年,年),此时的文彭也已达到草书的成熟期,从此作中可感受“人书俱老”境界。
《滕王阁序》行笔深沉凝峻、出锋爽利而收笔迅疾,起笔露锋、顺笔势挑出,转折处婉转灵动,一提一按抑扬顿挫,波磔左右外拓,以“故”“地”“新”为例,笔笔连带,甚至一笔书就,捺画收笔急速,似竹叶一般凌厉,颇有《书谱》遗风。
此帖结体跌宕多姿,变化万千,既有“沙”“海”等字疏离宽雅,又有“美”“盈”“青”等字瘦挺隽秀,以纵取势,文彭虽深谙晋唐草书法度,但却不为成法所囿,与文徵明相似既有巧思,又有精熟。《滕王阁序》章法疏密有致,上下间距致密,左右距离萧疏,布置和谐,气韵通透,飞动自然,墨韵也淋漓挥洒、丰润凝实。
明代书法家詹景凤在《詹氏小辨》中点评文彭:“篆、分、真、行、草并佳,体体有法,并自成家,不蹈父迹。”不跟在先人身后亦步亦趋,不利用家族声望追慕名利,而是钻研刻苦,自出机杼,并能青出于蓝,成一代名家,单从这一点,足以羞煞当今一众“书法大师”。
《滕王阁序》曾被清内府收藏,其上有文彭本人印章和“三希堂精鉴玺”印,如今收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此作运笔劲健娴熟,气象端庄灵秀,不论临摹还是欣赏,都非常适合。
现在,我们将文彭这卷草书《滕王阁序》真迹原本进行博物馆级别的超高清1:1复制,点画清晰自然、纤毫毕现,并且配以传统手工手卷装裱,特向大家推荐,期待您的喜欢!
文彭草书《滕王阁序》高清练字帖毛笔淘宝¥46购买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