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滕王阁 >> 滕王阁发展 >> 正文 >> 正文

他是民间海选职业书法家,苦练书法50

来源:滕王阁 时间:2025/1/17

我们历史上流传后世的众多书法家,都不单单是书法家;或者说,他们不是职业书法家,他们一定有比写书法更重要的事。

比如“书圣”王羲之,虽然精研书法,也十分刻苦,但出生于琅琊王氏世家,他还有一个别号叫“王右军”;又比如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即使是米芾,身上至少也有一官半职,而这一官半职,往往才是入史的敲门砖。

敦煌的藏经洞中有大量的唐代职业“抄经生”的作品,那些作品无不是章法点画严谨、灵动超神,但是抄录他们的人的名字,早已经淹没在了历史长河中。

那些被遗忘的平民布衣,未尝不是书法界巨大的损失。清代时,就有一位民间“海选”出来的职业书法家高垲。

高垲,这个名字鲜少出现在名家法帖的书法集录中,所以绝大多数人对他都并不了解,甚至有专家称,他的字是三流江湖体罢了,但是其实他才是那个为书法而生的人。

高垲(—年),浙江仁和人,历经清乾隆、嘉庆、道光三朝。高垲一生没有任何官至,虽然家境优渥,但是他并没有像一般的商贾子弟一样,以取仕为理想,反而特立独行,为了专心书法早早地放弃了举子业。

虽然没有官职在身,但高垲却凭借过硬的书法实力,打响了自己的名号。当时大江南北的众多名胜碑版,都是由高垲受邀题写的。

嘉庆年间,三朝阁老,一代文宗阮元抚浙,邀请高垲校金石文字,后来阮元在自己的《定香亭笔谈》中谈到高垲

“工书,楷法极似虞永兴《庙堂碑》,能诗。”

因为高垲身上并无官职,反而免去了阿谀吹捧的嫌疑,让阮元的话更有含金量与说服力。

《清稗类钞》当中也记录“垲工行、草,尤精小楷,树骨于率更、河南,取姿于吴兴。”

高垲传世的作品,只有一件纸本楷书《滕王阁序》。《滕王阁序》作于清朝道光六年(年),是高垲苦练书法50年之后的精心之作。看到这幅作品,我们便知,《清稗类钞》中的记载所言非虚,也找到了书法正本清源的力作。

在结构上,这件《滕王阁序》主要是取法的欧阳询楷书的工稳和精密,使得文字端庄而雅致;在点画上,主要学习的是褚遂良的流畅和自然。

但是其相较于褚遂良的楷书,又增加了一些牵连笔意,使得文字更加潇洒和从容,也更加灵动飘逸,这也是许多人评价他的书法当中,有赵子昂秀逸遗风的原因。

不论何时,楷书永远都是书法的基础,虽是基础,要将其写好,写出灵动也实属不易。高垲写的字并非是三流江湖体,他的灵动自然与严谨有法,是楷书不应该丢掉的根本。

作为一个民间书法家,他要走到众人面前,被记录下来,必然付出了超乎常人想象的努力。他书宗盛唐,尽取欧阳询、虞世南、赵子昂等人书法精髓。

因为年代久远,欧虞等人纸本作品却不传于世,多是碑刻,高垲的这卷《滕王阁序》为纸本传世,楷而不僵,充满灵气,是我们学习楷书不可多得的范本。

我们将这件《滕王阁序》进行了1:1超高清的复刻,与原作别无二致,您感兴趣可以点击文章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高垲楷书《滕王阁序》高清长卷毛笔淘宝¥56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8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