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侠一枝梅》离歌笑剧照
曾看过一部武侠剧《怪侠一枝梅》,印象最深刻的是霍建华饰演的主人公离歌笑,他是这样解释自己的名字的:
“离歌笑,就是要为离别而高歌欢笑。
那时候我不懂,后来我发现,为离别而哭、内疚、痛心,是因为在一起的时候,为了没有做好而哭,为了自己的不懂珍惜而心痛。
拥有的时候懂得珍惜,离别的时候才不会有遗憾。
离别,不就是为了迎接另一个全新的未来的开始吗?不是值得高歌欢笑吗?”
字里行间,是千帆过尽后的洒脱与豁达。
▲《王勃之死》王勃剧照
而早在多年前的大唐,早已有一位诗人,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10个字,诠释了“离歌笑”三字的真意。
他的名字叫王勃,这首诗便是送别诗里的千古绝唱——《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当是杜少府将要出任蜀川少府的时候,王勃所赠。
杜少府,在历史记载中,名不详,只知道他是王勃的知己好友。
在电影《王勃之死》里,杜少府有了一个名字:杜镜。
他时常一身红衣,潇洒俊逸,陪在一身白衣的王勃身旁。
▲《王勃之死》杜镜
王勃因擅杀官奴判罪入狱,杜镜前去看望,苦劝无果,他一把扯下发髻,动情地说:
“我恨不能与你同去!”
刑场上,鼓声如雷,铡刀已高高架起。还是杜镜,手捧着一个美人风筝,为王勃送行。
“黄泉路上,有此美人相伴,子安,你便不孤单了。”
而最诗意、最美的一个场景,莫过于王勃获赦,杜镜也将去蜀川任少府,两人分别。
是在长安城外,寂寂古道。
白衣少年与红衣少年,席地饮酒。
杜镜说:“我将深入蜀山,你也将远渡南海,此刻一别,天高水远,不知什么时候,我们能再同饮这菊花之酒啊。”
王勃望着好友的面容,情不自禁地说道: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之死》王勃杜镜剧照
话一出口,彼此都怔住了。
杜镜拿出纸来,请王勃将这首诗写全相赠。
风大,纸被吹跑了。
杜镜索性将身上披着的红袍一挥,露出内里的白底。
王勃蘸着墨,一字一字,一首千古名篇,就此横空出世。
▲《王勃之死》剧照
“如此绝句,定当流芳万世而不朽。”
长风何其渺渺,天涯何其遥遥。
暮色渐深,风吹草长,一对知己好友相对而拜,转身上马。
那种豪迈洒脱的意境,美得不可方物。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诗人说: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即便彼此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
我们呀,绝不要在岔路口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衣襟。
▲《王勃之死》王勃杜镜剧照
白落梅曾说:
“世间万物都有各自的信仰和宿命,所有的相聚都是因了昨日的萍散,所有的离别,都是为了寻找更好的归宿。”
超脱的人,把一切离合聚散,视作浮云来去,看开看淡。
五代后梁时期,有一位僧人,名叫布袋和尚。
他时常手持着锡杖,身背着布袋,行走在山水田野间,与许许多多的人擦身而过,或并肩前行一程。
有一个叫蒋宗霸的人,和布袋和尚交情深厚,甚至拜了他为师,跟着布袋和尚在外云游了三年多。
这一天,到了分别的时候,蒋宗霸很是不舍,忍不住伤感起来。
布袋和尚见他忧心忡忡的样子,就语重心长地告诉他:
“吾与汝相聚三四载,可谓大有因缘。吾当去,汝勿忧也!”
▲纪录片《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
豁达的人,则懂得人生走到最后,终是别离,他们选择珍惜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
有一部纪录片,记录了一对相濡以沫76年夫妇的晚年。
89岁的仍有少女情怀的奶奶,和98岁依然浪漫绅士的爷爷,他们一起住在一个平静的小村落里。
春天的时候,他们会摘下花朵插在对方的头上;
夏天的时候,他们会坐在河边,用脚敲打水面;
秋天的时候,他们会互相丢落叶玩耍;
冬天的时候,则会一起打雪仗,品尝积雪。
白发耄耋之年,他们每一天却都过得如同新婚般甜蜜幸福。
后来先是两人心爱的小狗走了,爷爷也去世了,奶奶仍是如从前一样,穿着漂亮的衣服,怀揣着对爷爷永恒的回忆与爱,认认真真地生活下去。
也许就像纪录片里的爷爷所说:
“人生和花与树叶都是一样的,我是树叶就在春天茂盛生长,在夏天享尽雨水的拍打,到秋天就随着寒霜掉落,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
▲纪录片《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
《山河故人》里说:“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
人生到最后,终是别离。
我们能做的,我们可以做的,唯有经营好当下的每一刻。
拥有的时候懂得珍惜,离别的时候才不会有遗憾。
▲《王勃之死》王勃杜镜分别时相对而拜
但愿离别到来的那一刻,我们都能坦然地吟出王勃那句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我们都能真正地为离别而高歌欢笑,去迎接人生新的开始。
与君共勉!
作者:叶寒。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