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书法家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出了“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这一观点,他认为当一位书家真正把笔法学通透、用明白时,往往也已经步入晚年了。初学书法时,写字谨慎小心,生怕出错;有了一定基础后,便发挥个性,求新求变;等到了晚年,作品风格又如同初学书法那般平淡天真。
这并不是退步了,而是洗尽铅华,去掉俗气、火气,达到了“人书俱老”“返璞归真”的境界。纵观书法史,能达到这一境界的寥寥无几,一方面受限于寿数长短,另一方面则要看悟性和功底。因此,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认为,只有一位书法家真正达到了“圣人”境界,他就是文徵明。
有朋友可能会有疑问,书坛“圣人”明明是王羲之,为何文徵明也能称“圣”呢?李志敏教授指出了三点原因:首先是书法水平,文徵明十余岁学书,直至90岁去世,期间未尝一日怠惰,他遍临古帖、转益多师,积累了七八十年的功底。
其次,文徵明作品之中的温润如玉君子气,也是非常难得的,这源自于他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皆通,作品中的才子气、君子气,令后人可膜拜而无法模仿。第三,则是文徵明人品之高,这也是关乎作品格调的重要因素。
文徵明一生不慕荣利,常书写《陋室铭》《前后赤壁赋》《滕王阁序》等名篇,信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欣赏他的字会个人以心平气和的雅畅感。这三者结合,放在书法史中寻找,除了文没有第二人能做到!
文徵明一生书法的收官之作,是他87岁所写的《前后赤壁赋》,以接近90高龄,用笔还能如此精准稳健,堪称“奇迹”。这件作品全篇雅隽自然,凝聚了文徵明80年的功力,不仅是一件“人书俱老”的神作,也是年来的行书天花板。
文徵明一生写《赤壁赋》不下百遍,他在王羲之《圣教序》笔法基础上,吸取米芾、赵子昂笔意。此作起笔顺锋而入,入纸后衄挫调锋,中侧并用。笔画细腻多姿,刚健婀娜兼备,张力、韧性十足,撇捺舒展大方。
字与字间牵丝映带,连带如同丝绸般顺滑。结字工稳,骨肉匀称,既有“赵体”之妍美精巧,又不失“二王”的遒劲苍健,融入个人的才子文人气,整体更加细腻,法度严谨、韵味高致,这才是“最美中国字”的代表,也是我们学习行书技巧,提高笔力的上佳法帖。
而今,我们将文徵明《前后赤壁赋》原作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笔画细节与真迹别无二致,并进行了纯手工装裱,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