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滕王阁 >> 滕王阁图片 >> 正文 >> 正文

新人音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来源:滕王阁 时间:2022/11/20

新人音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朝夕

教学内容

1通过钢琴和伴奏带教唱学生《清晨》和《晚风》两首歌曲。

2对比歌曲欣赏描绘早晨的《晨景》和描绘夜幕的中国筝曲《渔舟唱晚》.

3创造性地表演及编配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管弦乐《晨景》感受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的音乐。

2通过欣赏外国的晨景,学唱描绘中国晨景的歌曲《清晨》。学唱俄罗斯歌曲《晚风》,感受中国器乐描绘夜幕的音乐风格。

3对比国内、国外描绘早晨和夜幕的不同音乐风格。

4唱好二声部合唱,提高合唱表现能力

5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清晨》因四段歌词太长,所以选择1、3、4段唱,第2段由学生课后自己学唱。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清晨》第二乐段的曲调,重点是音准:“

3.1

5”中的大跳要唱准。

3《晚风》第一小节的弱起部分,低声部合唱部分的演唱,以及全曲6/8拍的强弱对比。

4歌唱为主,欣赏为辅。

教材分析:

1.管弦乐《晨景》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于年为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评剧《培尔金特》写了二十三段配乐。后选择其中八段改编为两个组曲。本曲就是《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第一首。这原是诗剧第四幕中主人翁培尔金特流浪到摩洛哥时,描写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乐。乐曲的主题仅在五声音阶范围内活动,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

2.筝曲《渔舟唱晚》

这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标题取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句。

乐曲大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用慢板奏出韵致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优美而舒缓;乐曲的第二部分清跃欢快,通过复式递升递降的旋律发展手法使旋律线循环往复、跌宕起伏。

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流行于当时秦国(今陕西一带),因此人们称它为古筝,筝的形状狭长而扁平,琴体面板的音柱上架有很多条弦,均按五声音阶排列。筝的传统奏法是用右手弹奏琴弦,掌握音高和节奏,左手则在音柱左侧用按、滑、揉、吟等手法来调节弦音变化,美化音色,装饰旋律,双手密切配合就能奏出音色美妙、韵味浓郁的音乐来。

3.歌曲《清晨》

这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明快而又流畅的歌曲。2/4拍,宫调式,三段体结构。歌曲的第一部分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第一、第三乐句是旋律的重复,第二、第四乐句旋律相同只,是在尾音上作了上移四度的变化,其句中插入的一小节间奏,更使曲调轻快活泼,富有动感,它生动地表现了人们早起迎着晨曦锻炼身体的情景。第二部分是歌曲的插入部,旋律优美舒展,与前段形成了对比。歌曲通过了对春天的草原、绿油油的秧苗、丛丛的山林等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充分地表现了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随后,歌曲在“DS”反复后又重复了第一部分的曲调,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4.歌曲《晚风》

这是一首富有田园风格的歌曲。歌曲以“晚风”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夕阳的晚上”、“树丛中的夜莺在歌唱”……。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歌曲为6/8拍,大调式,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曲调优美抒情,委婉动听。第一乐句在弱起小节进入后以平稳的节奏展开,在第1小节和第3小节只作了上移一度的小变化,使得曲调在平稳中稍有起伏,似乎音乐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到了黄昏时刻、当晚风吹来时四周田野一片静谧的情景之中,富有诗情画意。第二乐句在四度跳进后,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旋律由上而下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起伏,抒发了人们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情景之中象树丛中的夜莺一样快乐的歌唱。第三乐句完全重复了第二乐句的旋律。把赞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得以进一步的抒发。

课程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进入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听《晨景》

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

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

2.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说说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这三种形式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

4.欣赏全曲

5.小结:

(1)简介格里格生平。

(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三、表演《清晨》

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

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指导的重点是音准:“”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

5.在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为学生的伴奏作一示范)。

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

7.打击乐伴奏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

8.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四、编创活动:《早晨》

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管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请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课堂小结:通过对比我们知道《清晨》是一首清新欢快的校园歌曲;《晚风》是一首优美抒情,富有诗情画意的二声部歌曲。(激发学生对这两首作品的学习兴趣)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进入教室

2、师生问好

二、聆听《渔舟唱晚》

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三、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

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四、表演《晚风》

1.教师谈话导入: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聆听范唱。

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指号:2/4、3/4、4/4。这三种拍号的单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4.全体划拍(以八分名符为一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教师的教棒点谱视唱第一乐句(4小节)。

5.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6.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

7.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听觉上的辅助练习。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需是不带旋律的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8.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课堂小结: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民族音乐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着。只有民族的东西才是世界的,所以我们在对民乐民歌改变创作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传统的、原始的民族音乐文化。我们对民族音乐既要继承又要对其进行发展,使它能跟上时代的潮流,并被大众所接受和喜爱。

第二课农家乐

教学内容

1、聆听《丰收锣鼓》《快乐的农夫》

2、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苹果丰收》

教学目标

1.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3.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

教学重、难点:

城市孩子对农村生活的理解对乐曲风格上的把握。

教材分析:

1.民族管弦乐《丰收锣鼓》

这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表现了我国农民的劳动生活和喜获丰收的欢乐情绪。乐曲吸取了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的素材,充分发挥了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采的表现功能,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乐曲由多段旋律和锣鼓部分组成,在调性和情绪上形成并置对比,又因主部主题旋律频频穿插其间而显得前后呼应和统一。全曲可分四个部分。

2.《快乐的农夫》

这是德国作曲家舒曼(~)所创作的一首钢琴小品,选自作曲家的《少年钢琴曲集》。这套钢琴曲集是作曲家为大女儿玛丽过10岁生日而写的。这首乐曲情绪开朗,音乐语言简洁,弹奏技巧简单,旋律音调建立在分解和弦上,由上升而下行,起伏自然。这首乐曲的标题仅是对音乐情绪的提示,而与“农夫”则没有必然的联系。

3、《赶圩归来啊哩哩》

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西南地区民族风格的歌曲。4/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曲调采用了彝族民歌的音调为素材,旋律流畅明快、活泼,歌曲生动地描绘了彝族农家姑娘在赶集归来的路上,嬉戏欢笑、愉快歌唱的欢乐场面。歌曲以节奏贯穿全曲,衬词“啊哩哩”不仅增强了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而且使歌曲的情绪表达更为热烈。

4.歌曲《苹果丰收》

这是朝鲜影片《金刚山的姑娘》中的一首插曲。歌曲为4/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曲调明快活泼、热情奔放,表现了在苹果丰收的季节里姑娘们喜摘苹果时欢乐的劳动场面。

教学重难点:二声部的演唱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丰收锣鼓》

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4.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

(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

(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6.小结: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

二、主题创作活动

1.围绕着“欢庆”的主题自由命题,创作一段音响(音乐)。

2.课前提出创作要求,如大家自带些自制的乐器等。

3.对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把家里的乐器带来自己创作旋律,伙伴们配上打击乐等去表现该主题。

4.此项创作活动旨在学生的参与,不求规范、正统、只要能反映出主题的情绪就应给予鼓励。因此创作的过程是重要的,而创作的作品水平不是主要的评价对象,当然有好的作品更好。

三、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国家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风俗。每个民族的歌舞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初听范唱: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民族风格浓郁的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出示课题)

这究竟是哪个民族的呢?答案就在歌曲当中。同学们可要仔细听好啰(播放歌曲)

现在,大家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了吗?

对,彝族。

唉?你知道赶圩是什么意思?赶圩就是我们这儿说的赶集。

2、简介彝族(播放课件,背景音乐《赶圩归来啊哩哩》)

下面,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彝家山寨,去感受彝族的风土人情。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

彝族人世世代代在高山河谷间辛勤的劳作,繁衍生息。神奇秀美而广袤丰饶的土地养育了一代代的彝族人,也孕育出彝族人悠远的历史和朴素而多彩的民族文化。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节日、庆丰收或办喜事,人们就穿上节日的盛装,聚在一起,唱啊,跳呀。参加者从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气氛非常热烈。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最隆重的节日是火把节,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当夜幕降临,彝家村寨男女老少手持火把在山坡田野欢呼,祈求五谷丰登,生活幸福。人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彻夜狂欢。

3、欣赏完这段彝族的风情片,谁想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欣赏后,根据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热烈、奔放、欢快、载歌载舞……)

师小结:彝族人民热情、奔放,能歌善舞。歌舞是他们表达高兴心情的一个主要方式。你听,就连赶圩归来,他们也是一路欢歌笑语。

学唱歌曲:

1、播放《赶圩归来啊哩哩》两段

师:你们说,这首歌曲的节奏怎么样呀?(提问几个学生)

对,非常欢快、活泼,富有动感。那你们愿不愿意跟彝家姑娘一起去分享赶圩归来的那份快乐呢?

那好,彝家姑娘唱,我们就为她们伴奏,好吗?

请大家拿出响板。

2、师提问:你从歌中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什么?

对,“啊哩哩”贯穿在整首歌曲当中。那你知道“啊哩哩”是什么意思吗?

“啊哩哩”是彝族歌曲中常用的衬词,就像我们唱歌是常用的“啦┅┅”表示很高兴的心情。

3、下面让我们再来欣赏歌曲的第一段,只要遇到“啊哩哩”,我们就用响板为它加上“xxx”的节奏,好吗?(播放第一段)

4、同学们的节奏感相当不错,那么你们能不能用脚跺出这个节奏呢?好请大家站起来。(播放第二段)

5、大家的表现棒极了。现在,你们能不能手脚配合起来?

(播放第三段)

6、啊,我看有的同学已经能边唱边跳了。下一段,咱们只要遇到“啊哩哩”,就边唱边动起来,好吗?(播放第四段)

哎呀,第一次和彝家姑娘合作,就配合得这么默契,你们可真了不起。

7、来,大家放下响板,坐下休息休息。我们再来欣赏一遍,你听听歌曲根据情绪的变化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生:2个部分。

师:这两部分在音高上有什么不同呢?(生:第二部分比第一部分的音调更高一些。)

学习第一部分

8、师:回答的非常正确。那你们能不能随老师的琴声将第一部分轻声地唱一唱?

9、纠正:老师把前两小节唱一遍,你们体会一下这两个“啊哩哩”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个高,第二个低。并且第一个最后一拍声音一下子挑了上去。

师:你回答的太好了。正是这个上滑音的运用把彝族歌曲的味道体现的淋漓尽致。大家能不能模仿老师来唱一唱?

(老师用手势的高低变化指导学生唱:日落西山啊哩哩,散了圩了啊哩哩)(或者在课件上出现旋律线示意图)

如果声音再轻巧一些就更好了。

这下很有彝族姑娘唱歌的味道了。好,随老师的琴声再巩固两遍。

10.解决波音:

师:你看,第4小节有一个什么记号?(学生可以不由自主地说出来)

对,波音。确切的说,这是一个上波音,它应该和哪个音结合起来呢?

谁知道?(举手示意学生)3。

那你能唱一唱吗?(根据学生表现:唱的不好也没关系,重要的是参与的过程。)

生:(可能出现速度较慢的情况)

师:速度再快些就好了。不过,已经很不错了。来,大家跟老师来唱一唱。(连教唱两遍)612256你们能不能把这句的歌词填上去?(师弹奏这一句)

11、师:下面,同学们随老师的伴奏在心里默唱第一部分。

(师弹奏第一部分旋律)

12、师:你感觉这首歌用什么样的情绪和音色来演唱比较合适呢?

生:轻快、跳跃、活泼地、有弹性地……

师:说的真好,那---就请你们带着这些情绪有表情地来演唱歌曲的第一部分吧!(师弹奏第一部分旋律)

学习第二部分

13、师:啊,听了同学们的歌声,老师都陶醉了。

下面,我们再来仔细聆听歌曲的第二部分。(播放第二部分)

师:这两个乐句的歌词完全一样,你听听旋律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这两个乐句的第一小节完全相同。

不同的是:第一个“赶圩归来啊哩哩”比较高

第二个“赶圩归来啊哩哩”比较低

师:回答的非常准确。随老师的琴声将这两句分别练习练习。

师教唱:,再教唱:赶圩归来啊哩哩

师:最后这一小节,音的跨度比较大,(师教唱,并用手示意音的高低)

师教唱:再教唱:赶圩归来啊哩哩

师:最后这个“啊哩哩”要唱的饱满有力。

14、我们完整的演唱第二部分。大家要注意:唱高音时,气息一定要充足饱满,声音一下子弹出去。

15、我们再来完整地听一遍。重点听听彝家姑娘用什么样的声音、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第二部分的。

生:音调高、欢快、热烈……

师:第二部分是歌曲的高潮,彝家姑娘用高亢、明亮的声音抒发了彝族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你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怎么样呢?

生:幸福、美满……

师:的确。正如歌中第二段唱的那样,(师唱:蜜一样的啊哩哩,好生活啰啊哩哩)

那你们能不能用这种高亢、明亮的声音抒发出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呢?

生:用洪亮的声音说“能”

16、师:从大家响亮的回答中,老师已经听出了你们的自信。准备好了吗?师喊口令:起:(师弹奏第二部分。)

17、师用赞叹的口气说:非常好。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连贯的演唱第一段。(师完整弹奏第一段旋律)

18、这四段的旋律完全相同,后三段大家能不能随范唱轻声唱一遍。

19,现在,让我们

好,大家带着甜蜜的心情来演唱歌曲的后三段。

1组领唱第二段2组领唱第三段3组领唱第四段,副歌部分我们集体用明亮的声音演唱。

歌舞是彝族人民表达高兴心情的一个主要方式。学会了彝族的歌,我们再来欣赏彝族的舞。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歌曲《苹果丰收》

 1、音乐律动

  师:欢迎同学乘坐音乐列车驶入音乐城,我同学们特别聪明,特别活泼。演唱的歌曲也特别好听,所以我特别希望能快点欣赏到大家的歌声。也希望你们的表现能够得到今天在场所有老师肯定。那你们愿不愿意满足我这个大朋友的愿望呢?下面,我们马上就要进行我们的快乐的音乐四十分了。

 2、第一站:音乐美味站

  师:欢迎大家来到第一站----音乐美味站。在这里我们请大家来尝尝大苹果甜美的味道,你们想吃吗?不过寿老师有个要求,谁能够唱一段学过的歌曲才能有机会来尝这个苹果,谁想来啃第一口啊?

  (学生唱歌,把苹果翻一面,出示歌谱)

  师:同学们,被他啃过之后的苹果,你觉得有什么不同吗?(节奏练习)

 3、第二站:音乐心灵站

  师:苹果好吃吗?我们都知道这苹果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地种起来的,你们想去看看苹果园丰收的景象吗?(生答)请你们跟随我一同到音乐心灵站去。你们看到了什么啊?(彩虹、朝鲜姑娘、苹果)你们看到的苹果是什么样的啊?除了这些,你们还感受到了什么呢?(人们愉快的心情)

 4、第三站:音乐视听站

  师:你们看两个朝鲜姑娘笑得多开心啊,你们知道她们在说什么吗?想听吗?请来音乐视听站,这里会告诉你的。(播放歌曲)

 5、第四站:音乐快乐站

  师:听到她们在说什么了吗?你体会到了她们怎样的心情?老师在你们的脸上的也看到了愉快的笑容,就让我们也怀着愉快的心情来唱一唱这首歌曲吧,音乐快乐站欢迎你。

  1)、教师范唱歌谱(边弹边唱)

  师:先请大家与我一同来认识一下这些可爱的小音符,是它们的跳动为我们谱写了一首首好听的歌曲。(把歌谱填在节奏的下面),在我唱的时候我希望大家能给我一起打拍子,可以吗?

  2)、师生合作

  师:接下来该是我们的小音乐家们一展歌喉的时候了,下面,我想请最勇敢的两位同学来与我合作,一个同学唱,一个同学打节拍,我就负责弹琴。(指名唱)

  3)、填入第一段歌词

  师:谢谢你们与我合作,让我们为他们出色的表现喝彩。(学生唱)刚才我们都听到了朝鲜姑娘愉快的谈话,我相信,同学们看到这苹果丰收的景象肯定也禁不住唱唱,请你们再来听听这首歌,等会看谁能最快地学会这首歌,就可以和朝鲜小姑娘一起去摘苹果了。(播放音乐)

  4)、学生唱,师伴奏。

  师:谁想来摘苹果吗?真高兴你们这么爱劳动。(指名唱)她可以去摘苹果了吗?(学生点评,再来几组)

  6、第五站:音乐创作站

  师:我们的家乡也有很多的水果,到了丰收的季节,也是一片繁忙的景象。你们能学习《苹果丰收》这首歌,把自己家乡的水果也唱一唱啊?

  1)组内唱

  师:先请你们唱给自己小组的同学听,觉得不太妥的地方就修改一下,等会请每一个小组推荐一位最棒的小歌手,为我们演唱你们的歌曲。

三、聆听《快乐的农夫》

1.初听全曲。

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悲伤?)。

3.学唱主题4小节。

4.为这主题4小节伴奏

(1)全班分二部分,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教师弹主题)。

(2)一半学生唱主题,一半学生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

5.复听全曲。

全班为钢琴独奏曲伴奏。

同学拍手(高声部)、拍腿(低声部)

6.小结:简介乐曲背景。

四、“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

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

(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

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佳方案。

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5.小结: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第三课足迹

教学内容

1、聆听《红梅赞》、《红星歌》、《歌唱二小放牛郎》

2、表演《雨花石》、《我怎样长大》

教学目标

1.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2.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

3.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教学重难点:具有时代特征的革命音乐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脱离带给学生的时空差所产生的对音乐的理解

教材分析:

1.歌曲《红梅赞》

歌剧《江姐》描写了全国解放前夕,我地下党员与国民党统治者作殊死斗争,宁死不屈的英雄事迹。

歌曲《红梅赞》是歌剧中第一场的唱段,也是贯串全剧的主题歌。它是江姐英雄形象的象征,每次出现都根据剧情的发展和刻画人物的需要而加以变化。歌曲曲调明朗、刚健,高旋低回,起伏较大,既富有激情,又不失抒情。歌曲以红梅报春的深刻寓意来赞颂江姐,具有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色彩。歌曲为单二段体结构。

2.合唱曲《红星歌》

这是故事片《闪闪的红星》的主题歌,歌曲具有进行曲风格而又带有抒情性,它采用七声宫调式、2/4拍和A、B、A三段体结构写成。这首具有进行曲风格的合唱,音调明朗、雄壮,富有朝气。集中表达了红军后代跟着党永远干革命的坚定信念,以及对象征党的“红星”的热情赞颂。

3.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这首歌曲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年。歌曲采用叙事歌曲的体裁,叙述了一个悲壮感人的故事。

这首叙事歌曲是在民间分节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用一个属起承转合四句体结构的旋律来咏唱多段歌词,颂扬了一个放牛娃大智大勇、诱敌就歼并为之献出自己生命的英雄事迹。

歌曲的音调富有民歌风味,清纯、朴实,建立在羽调式上的旋律,气息宽广,婉转起伏,第一、二乐句进行比较平稳;第三乐句扶摇直上又突然回落,情绪比较激动;末乐句旋律则节节下落,结束在低音区,仿佛是人民群众对小英雄的绵绵哀思和深深叹息。

歌曲虽用同一旋律反复演唱七段歌词,但因音乐优美动听,富有根据力,感情容量大,使人百唱不厌,回味无穷。特别是在演唱中根据各段词意采用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段(速度、力度等)进行表情处理以及多声部的和声效果,使这首合唱曲产生了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4.歌曲《雨花石》

这是电视连续剧《红红的雨花台》的主题歌。旋律纯朴、委婉。歌曲以第一人称深情地抒怀许多无名先烈为人民解放事业默默地奉献,恰似小小石子铺起的一条五彩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歌曲为2/4拍,a小调,二段体结构。

5.歌曲《我怎样长大》

这是影片《烛光里的微笑》的一首插曲。歌曲的曲调优美抒情,词意简炼,它借“小树”这一形象抒发了孩子们不怕困难、不怕风吹雨打,幸福成长的真切情感。歌曲为2/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红星歌》(第一课时)

1.课前先请个别学生准备《闪闪的红星》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故事。

2.欣赏全歌。

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斗争。

3.再听全歌。

设问:音乐分为几个部分?哪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当再次出现相同的音乐时请举手示意。

4.复听全歌。可以随音乐哼唱歌曲。

设问:歌曲的体裁是进行曲,还是舞曲、摇篮曲?

5.小结:这是反映工农革命时期少年儿童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足迹。

二.表演《雨花石》

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雕塑”。

2.聆听歌曲范唱

放慢速度旋律试唱(由于这首歌的曲调节奏较复杂:有十六分符、切分音,以及三十二分音符,所以这首歌曲不宜让学生识谱视唱,主要通过聆听范唱,范唱曲调从听觉中加强学生的模仿记忆,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让学生看谱唱曲。为了加强其记忆,可分为二部学习。第一部分为前四乐句,第二部分为后四乐句加尾声。有困难的小节,必须是以乐句的单位进行指导)。

3.装饰音学习

(在曲调开始学唱时先不加装饰音,当基本唱熟后再加上倚音,并简单讲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

4.演唱歌曲

(在曲调唱得很流畅的基础上填上歌词,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5.表演歌曲

(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并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红梅赞》

1.课前请个别学生准备歌剧《江姐》的剧情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这一故事。

2.欣赏全歌。

设问:歌名《红梅赞》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歌曲:

设问:你从歌曲的情感与风格中领悟到什么?

(提示:书上插图是江姐的形象)

4.小结:这是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辈留下的“足迹”。

二、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第二课时)

1.上节课前两个故事,我们都请同学讲,这个故事我请录音机讲,请你们听仔细——播放本歌录音。

2.设问:谁听清楚了这个故事?能复述一遍吗?

3.再听一次:记着歌曲的情节。歌曲中的主角是谁?配角是谁?有几个场景。

4.师生讨论:歌曲的人物及场景。

5.在教师指导下布置场景、分配角色。注意:要发动学生设计与自荐表演角色(王二小、鬼子),其他同学扮群众角色及牛群、小草等。

6.插放本歌录音,根据歌曲的叙事过程学生演小品。

7.小结:这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小英雄留下的足迹。

三、编创与活动

1.根据歌曲《红星歌》、《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说说革命的历史足迹。用线连一连。

2.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CD、VCD、图片、故事,比比谁的资料最生动。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难点教学

①5︱︱2.12︱3——︱3——‖

我怎样才能长大

②6︱︱2.12︱1——︱1——‖

它轻轻来回答

注:一字对两音要唱的清晰。

三、表演《我怎样长大》

1、聆听歌曲,观看片段

简单介绍电影《烛光里的微笑》(这首歌的歌词看来很简单,但却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2、听歌曲范唱挥拍子

3、挥拍唱歌曲旋律声部

(这首歌的曲调是三拍子,学唱时要求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唱边划拍进行。放慢速度分两个乐段学习)。

4、有感情朗读歌词

5、熟练二声部后先唱唱二声部然后试着合唱

6、歌曲处理

(注意歌词的语气,如疑问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畅性及二声部的和谐)。

7、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

第四课可爱的家

教学内容:

一、聆听《天黑黑》、《可爱的家》、《回家》

二、表演《外婆的澎湖湾》、《牧场上的家》

三、课后练习

教学目标

1.本课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2.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

3.学习竖笛的长音吹奏练习,并进行二声部吹奏实践。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对家的理解,难点是对歌曲的改编。

教材分析:

1.歌曲《天黑黑》

这是一首流行于台湾北部和闽南一带的民歌,又名《天鸟鸟》。虽是童谣,但为大人小孩所喜爱,传唱十分普遍。它以生动、诙谐的语言,天真纯朴的形象,折射了台湾农村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有趣情景。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分中又可分两个层次(乐段),这首民歌不仅以其优美的旋律、诙谐的情趣带给听者愉悦的感受,并且通过它所叙述的故事给人们带来有益的启示。

2.管弦乐《可爱的家》

这首乐曲系根据同名歌曲改编。歌曲由英国作曲家比肖普作曲,是他的歌剧《米兰的少女克拉利》的一首插曲,后来广为流传,成为一首家喻户晓的通俗歌曲。歌曲表达了浪迹天涯的游子对亲人、对家乡的怀念和眷恋,这也正是远离故乡和亲人的词作者佩恩的心声。他在写此歌词前曾写了一封信给哥哥说:“离家在外面的日子越久,我对家的怀念就越深。我真想听到亲人们的声音,看到那使我们曾在一起度过快乐时光的老屋”。写完信之后,他就执笔写了一首题名为“可爱的家”的短诗。

歌曲的旋律优美动人,情感朴实真挚。具有感人的魅力。歌曲由两个乐段及尾声(即最后乐句的重复)组成。第一乐段及第二乐段各包含两个平行的乐句。前乐段安详宁静,后乐段的乐句开始音区提高,情绪略显激动,抒发了强烈的思念之情,但后半句音调仍趋下落,沉浸在温馨的回忆之中。然后通过4小节的感叹似的音调,再现了最后一个乐句,突出了对“家”的执著的爱恋。

乐曲基本按照歌曲旋律改编,曲首和结尾采用歌曲的第一乐句加以发展,作为引子与尾声。乐曲把歌曲主旋律重复两遍。第一遍,由中提琴主奏;第二遍,则用钢片琴及弦乐演奏。

乐曲中多彩的音色和活泼的伴奏音型使我们更多地感受到“可爱的家”听带来的甜蜜与欢乐。

3.萨克斯管独奏曲《回家》

每当提起“家”这个词,就会使人想起自己的亲人,和在家中度过的美好时光。从而感到无限的亲切与温馨。对那些远离故土、久别亲人的游子来说,“家”,更是一个为之深深眷恋、苦苦企盼的避风港。在这里,客居异乡的寂寞愁苦,坎坷生活的辛劳创伤都会得到抚慰,一切都将消融在家的温暖与亲人的关爱之中。

《回家》这首萨克斯管独奏曲就是表达一个匆匆回家的游子在归途中所怀的热切渴望和甜美幸福的心情。乐曲共分三个部分。这首乐曲采用了现代爵士音乐的音调、节奏和伴奏形式,使音乐具有鲜明的风格和特有的韵味。

4.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这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的歌曲,它以充满激情的抒情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歌曲为4/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

5、歌曲《牧场上的家》

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3/4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由两个重复变化的乐句构成,舒展的节奏,曲调在平稳中带起伏,使旋律优美而又有荡漾之感,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宽阔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在宁静的夜晚中的美丽景象,富有诗意。第二部分在上移五度跳进后,以宽松的节奏展开,使得曲调更加优美而又抒情,它不仅表现了开阔空旷的家园意境,而且还纵情地抒发了人们对可爱的家园的赞美之情。最后的乐句,再现了歌曲第二乐句的旋律,曲调又趋平稳、它使人们完全沉浸在这美丽的家园情景之中。感受和表达了对可爱的家甜美生活的热爱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进入教室

2、师生歌唱问好

二、聆听《天黑黑》

1.这是一首以现实生活为内容的家庭里所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欣赏《天黑黑》。

2.你听懂了吗?如果还听不清楚,再听一遍。3.你能说一下这个小故事吗?

4.师生议论。

设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家庭里发生的琐碎小事不必下结论,可以各说各的)

5.再复听一遍,请按书本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词。(答案:诙谐)

6.小结:这样家庭既诙谐又亲切可爱。

三、表演《外婆的澎湖湾》

1.这首通俗歌曲较为流行,学生都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启示下较容易学唱。

2.在曲调的学唱中,有些节奏通过听唱,指导学生学唱,不必讲解乐理的名称如等,能合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唱即可。

3.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所以在演唱时,把发生的事情交待清楚即可。

歌曲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处理重点也按排在此段。演唱的力度上较第一部分要有变化。

4.本歌教学的难点是伴奏。

打击乐的加入是编创活动,配得好能渲染歌曲高潮部分的情绪,要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想像,进行编创。

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通俗歌曲的概念及特点,也欣赏了我国各个时期的通俗歌曲,在了解我国通俗歌曲的特点的同时,也充分的领略了其魅力,我相信以后会有更多更好的格调高雅的、健康向上的通俗歌曲走进我们的课堂。谢谢大家,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进入教室

2、师生歌唱问好

二、《可爱的家》

1.介绍歌曲《可爱的家》的创作背景。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范唱《可爱的家》,让学生哼唱。让学生熟悉内容和主旋律。

3.初听乐曲。

设问:乐曲主题的主奏乐器的名称你能听出来吗?

4.复听乐曲。

设问:主题重复了几遍?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5.小结:家庭是温馨的、可爱的。

三、《回家》

1.初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在西洋乐器的分类中属哪一类?2.复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与上一首《可爱的家》在内容与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请你为这首曲调配上歌词,歌词的内容与“回家”的标题是一致的,试一试,唱一唱,奏一奏。

4.在乐曲的伴奏中,唱自己编的词。

5.小结:家是可爱的。

课堂小结: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说说你自己的看法?(生:家庭里发生的琐碎小事不必下结论,可以各说各的)大家说的很好,这样家庭才是亲切可爱的家庭。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进入教室

2、师生歌唱问好

二、表演《牧场上的家》

1.这是美国儿童对自己在牧场上家的赞美。

2.教师范唱时要注意弱起拍的节奏及换号处。

3.学唱曲调。

(1)在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或钢琴单音弹奏曲调)中,找出曲调中的相同乐句。

(2)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8小节,要求学生划3/4拍指挥图式唱谱。

(3)学生自学第二乐句的8小节,划拍把握好节奏的长短。注意弱拍节奏。

(4)在教师完整的弹奏曲调后,准确地唱好全曲。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强弱感,并随着曲调起伏唱出力度的渐强、渐弱。

4.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对牧场家的爱。第三乐句是全曲的高潮,在力度上要稍强。

三、改编练习

1.非常熟练唱好前8小节曲调。

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

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如:

4.改编展示: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的改编曲。

5.小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但由于不同的拍号,所以情绪也不尽相同。

课堂小结:老师和同学一起继续了美国之行,到加利福尼亚洲牧场去看一看,认识一下牧场上的家.一起我们的环球音乐探宝活动,去北美洲体验一下那里的风情和音乐文化,领略了美国乡村,牧场歌曲风格和音乐文化特色的同时,实在是过得太有意思了!

第五课故乡

教学内容1、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2、活动与练习3、聆听《乡间的小路》4、表演《如今家乡山连山》5、创作活动6、表演《故乡的小路》7、音乐知识:变拍子

教学目标1.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2.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3.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4.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教材分析

  1.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这是我国影片《红日》中的插曲。影片以解放战争中我英雄的人民解放军在山东孟良崮一役大败敌军的史实为题材,不仅描写了英勇杀敌的人民战士,也描写了积极支前的革命群众。这首歌曲就是由在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为解放军运送粮食的农村姑娘所唱。它反映了军民一家的鱼水情,它表达了人民对幸福的向往,它也倾吐了人们对家乡的纵情赞美。歌曲优美流畅,热情爽朗,影片放映之后,这首歌曲不胫而走,在全国广为流传,深受群众喜爱。   歌曲结构为带再现的二段体。第一乐段由各为两小节的四个乐句组成。这个段落旋律高回低转,节奏张弛有致,生动地描绘了青山起伏、绿水环绕的美丽风光。高亢嘹亮的长音“哎”,引入了第二乐段。在“哎”后的一小节,由于巧妙地使用了“”音,产生了调性色彩的变化(以“5”为宫音),与前一乐段形成对比,突出了歌曲的主题“谁不说俺家乡好”,旋即又转回到原来调性(“1”为宫音),并将第一乐段的第四乐句扩展再现,表达了对家乡、对解放军的赞美之情。   作曲者吕其明。他还作有电影音乐《城南旧事》、管弦乐《红旗颂》、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

2.小提琴曲《思乡曲》   用小提琴奏出的哀婉缠绵、如诉如泣的旋律带着浓重的思乡愁情扑面袭来,远离家乡的人们那种“冷冷清清、寻寻觅觅”,欲回家乡而又不能的情境似呈眼前。这就是我国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马思聪所作的《思乡曲》。该曲是马思聪创作于年的管弦乐曲《绥远组曲》中的第二首,后被改编为小提琴独奏曲,常被小提琴演奏者选为表演曲目。上述旋律为乐曲主题,直接采自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由四个均等的乐节构成上、下乐句。递次下降的波浪型旋律线,商调式的柔和色彩,加上缓慢的速度,倾诉出魂牵梦萦的乡思和缕缕不断的忧伤。   乐曲在使用传统的再现三部曲式的同时,运用了民间创作中最常用的变奏手法。乐曲中的三次变奏,一方面不断赋予主题新的形象,一方面又使感情逐层高涨。   第一变奏:   第二变奏:   第一和第二变奏分别从调式、节奏和音区等方面揭示和深化了主题的音乐内容,使思乡之情更为浓厚。第三变奏是乐曲的第二部分,也是本曲的高潮。除了将原商调式的主题变为宫调式以外,在内部结构、旋律密度、调性、速度等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变化,音乐显得活泼、明朗,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对往事的美好的回忆。      第三部分,主题在明亮的高音区再现,小提琴的柔美音色使情感的表达更加细腻。乐曲的结尾十分短小,最后落在羽调式的不稳定的属***上,仿佛思乡之情挥之不去、久久回荡。   作曲者马思聪(~)。他一生从事小提琴演奏、作曲和音乐教育工作。作有《绥远组曲》、《山林之歌》、《祖国大合唱》、《新疆舞曲》、《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等作品。   3.歌曲《乡间的小路》   这是一首颇为流行的台湾校园歌曲。歌中明快流畅的曲调和形象生动的歌词,编织了一幅农村的风情画,表现了农村青年淡泊、宁静的心态和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歌曲为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   第一乐段的旋律比较平稳,但节奏富于变化。第一乐句的八分体止符、第三乐句的三连音、第四乐句的切分节奏,使原来匀称、齐整的节奏产生了波动,在恬静之中的增添了生气。第二乐段的音乐更富于活力,旋律在高音区流动,节奏也更为活跃,歌曲洋溢着舒畅、满足,无忧无虑的乐观情绪。这个乐段以半终止()结束,然后进入第三乐段——第一乐段的再现。最后,尾句连续反复,短笛声、歌声伴随着夕阳、霞光渐渐消失在天际。   4.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这首歌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描写了农村儿童天真纯朴的感情,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通过颇具特色的儿童心理活动,把谷垛比作山,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农村一派大丰收的欢乐景象。歌曲为五声羽调式、一段体。引子后的第1-8小节是两个句首相似的平行乐句,节奏相同,旋律忽高忽低,十分贴切地描写了母子(女)俩的对话。第三乐句第9-14小节,节奏紧缩,插入两个过门,表现出兴奋、喜悦的心情。第四乐句为两声部合唱,以断音唱出爽郎的笑声,充分抒发了两人幸福愉快的心情。   最后8小节是一个扩充乐句,节奏拉宽,歌声柔和连贯,使人感受到母亲与孩子间的无限深情。   歌曲的音调很有民族特色,形象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特征,是一首很好地反映农村生活题材的儿童歌曲。   5.歌曲《故乡的小路》   这是一首两段体的优美抒情歌曲。4/4、3/4拍,D宫调式,曲调流畅而又抒情。歌曲表达了人们回忆美好童年的内心激动的心情。歌曲的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此段音区低而深沉,乐句都以弱拍起音开始,平稳的曲调,表达了人们带着思绪万千的心情走在熟悉的小路上,勾起了对往事美好的回忆。在第二乐句中还出现了一个临时变化音。音调上使人感到对小路是多么亲切的情感流露。在第二乐句中一个八度跳进,使人仿佛追忆到儿时欢乐生活的情景。歌曲以六度跳进到第二乐段,使情绪渐渐地得以抒发,在音区上升高,由衷地抒发了热爱家乡的心情。全曲未句,在“呣”的哼鸣中结束,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往事历历在目,仿佛“童年多美好”的话语还要向你倾诉。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2、歌曲二声部的学习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关于影片《红日》剧情的资料,在课上简单向大家作介绍。   2.把歌曲或歌词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初听歌曲。   4.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赞美。   5.复听歌曲。   师生可随录音轻轻哼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   6.演唱歌曲。   把录音的人声声道取消,放音乐伴奏声道,由教师或学生(鼓励学生唱)看谱演唱。   7.小结: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

二、 聆听《乡间的小路》   1.直接导入:初听歌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台湾校园歌曲)   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青少年对故乡的热爱)   2.把歌曲(至少是歌词)通过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允许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   4.师生议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5.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让人流连忘返。

三、聆听《思乡曲》   1.导入:由介绍《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作者马思聪→《思乡曲》创作背景。   2.学唱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并要求能背唱(该曲调即教材本曲的主题)。   3.初听乐曲。   设问:当你听到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时,请举手。   4.复听乐曲。   设问: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给你什么感受?   5.小结: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表演《故乡的小路》1.直接导入:我们自己来表演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聆听范唱。提出三个要求:(1)歌曲的内容是什么?(2)有几个声部组成?(3)随范唱划指挥图式,有什么发现?

3.讨论以上三个问题,不清楚的可再听范唱。

4.听一遍曲调范奏,学生再进行划拍练习。

5.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详见右边)。

6.学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每小节强拍拍手,其它拍拍腿)

7.在前8小节唱得非常熟练的基础上,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分声部各学唱自己的声部曲调。(因为这部分节奏与前8小节一样,所以必需在前8小节熟练的前提下再学习第二部分。)

8.弱起小节不必从理论上去讲,而是从歌调的重音布局去阐述,如“我那故乡的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这样学生很自然把弱起小节唱好。

9.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的重点与难点。要以对故乡“弯弯小路”与“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之中去表现。

10.设计打击乐伴奏,注意4/4与3/4的交换。如:   

二、活动与练习1.三首反映故乡的音乐作品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尽相同之处?   (《谁不说俺家乡好》——赞美;《思乡曲》——思(怀)念;《乡间小路》——欢乐、乐观。)2.唱唱自己家乡的歌(最好课前先请部分同学准备好,鼓励学生即兴唱歌)。

三、音乐知识:变拍子1.变拍子的乐理知识结合歌曲《故乡小路》的教学顺带进行。2.教学时不从理论上讲解,而从谱的现象上去切入。设问:这首歌曲每小节的拍数是否一样?除第1小节是不完全小节外,每小节的拍数有几种类型?归纳:歌曲由两种拍子组成,这就是变拍子。3.复习音名变音记号,比较“4”与“#4”的音高关系以及“4”与“#4”的手势。唱准“”。因此“#4”的教学也结合歌曲《故乡的小路》进行。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一、表演《如今家乡山连山》   1.歌曲以天真而富有想像力的描述,表达少儿对家乡的赞美。所以演唱时要把这种欢乐的情绪、天真可爱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2.歌曲的学习可以用多种形式。   (1)第一、二句的曲调学习,通过听辨相同与不同小节进行识谱学唱。   (2)二声部合唱4小节,可作为发声训练。顿音要唱得有弹性,表达一种开怀大笑的情绪。   (3)最后二句的曲调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手段学唱。   (4)当曲调熟练后,先可用衬字“啦”唱(在合唱时仍用“哈”)。在“啦”唱得天真欢快的基础上再唱歌词,并唱好语气的起伏。   (5)在对歌曲曲调唱得较有乐趣、熟练的基础上,分组自编表演唱(教师到学生中去分层指导)。   (6)各组展示。   (7)小结:纯朴、可爱、天真的故乡情。 二、创作活动   1.拓展艺术的领域,以画、诗歌、短文等综合艺术的手段表现对故乡的眷恋。   2.“画”主要是写意,所以要求简洁,不必太复杂精细,意到即可。   3.短文有条件的可以进行采访,一段情况下以收集为主,到图书馆、或家里有电脑的上网者,可将网上资料下载即可。   4.以上两项活动重在过程、重在参与,教师要鼓励、表扬积极参与者。   变奏练习:创作活动   1.不讲变奏的概念。   2.从本书上的“例”开始练习。   3.完善书本上的“例”,如:      4.学生自己作变化发展。不要受书上的“例”限制,可以自由创作变奏曲,不仅是同一拍号,还可以是变拍子的。

第六课欢乐的少年

教学目标

1.本课中外四首作品都反映了一个主题——欢乐的少年。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音乐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我们应以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2.在前面几课曲调填空、改变等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感受曲调的结束感。3.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4.学习竖笛“#5、#2、#4”的指法,并进行三声部曲调的吹奉练习。

教学内容1聆听《可喜的一天》《罗马的松树》2表演《雏鹰之歌》《叮铃铃》

教学重难点:

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

在前面几课曲调填空、改变等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感受曲调的结束感。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雏鹰之歌》

1.教师谈话导入:20世纪90年代初团中央发动的《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少先队教育活动,旨在把全国少年儿童培养成江总书记提出的“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五自少年,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本歌就是在这样背景下而创作的歌曲。

2.教师范唱、录音范唱歌曲,多听几遍范唱,加深印象。

3.学唱这首歌曲。

分为二部分学习。

4.学唱曲调,暂不唱滑音记号,当曲调基本学会,并能流畅地按规定速度唱谱时,才把歌词配上。

5.在唱歌词时,适时按要求加上滑音记号,歌曲的风格更浓郁,顺带讲下滑音记号、唱法。

6.该歌曲带有新疆地区的特征,所以打击乐器按“”节奏为歌曲伴奏,使歌曲的风格性更强烈。

二、聆听《罗马的松树》

1.设问导入:你们是否想了解欧洲南部的少年儿童们是怎样玩耍的?

2.视听《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树》(不告诉曲名)

  设问:你们能从音乐声中想像这一群少年儿童在干什么?(学生们议论)

3.介绍作品名称、创作背景。

这是作曲家创作的一套描绘罗马风景人物的音乐组画——《罗马的松树》第一段“博尔盖塞别野的松树”,描写一群天真活泼的少年在罗马的游览胜地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林里跳舞“打仗”、玩耍的情景。

4.聆听舞蹈的场面音乐——第一主题。

5.聆听第二主题旋律。

设问:这是描写什么?(“打仗”)

6.复听全曲:完成听音乐排序等要求。

7.小结:欧洲意大利少年儿童们欢乐的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可喜的一天》

1.以史地知识导入:

设问: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在20世纪初,著名的十月革命诞生了什么国家?(苏联)

谈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由苏联军队攻克柏林与英、美、法盟军会师,取得决定的胜利。本歌就是前苏联影片《攻克柏林》的插曲。

2.聆听歌曲,并介绍歌曲的时代背景与内容。。

3.朗读一遍歌词,旨在进一步体验歌曲内容。

4.再欣赏一遍歌曲。

5.师生议论从歌曲中获得的感受。

6.完成课本上的练习:歌曲分几部分?(两部分)用图形表现歌曲的不同部分。

7.小结:苏联少年儿童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理想。

二、表演《叮铃铃》

1.以聆听前奏导入:

设问:

这两小节你能听出是什么声音?——铃声——哪里来的铃声。请听——

2.聆听范唱。

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二段歌词,两种铃声,你能说一说吗?他们各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情与情景?

3.学习歌曲曲调。

(1)歌曲的前4小节是全曲的主题音调,学好这4小节至关重要。可跟琴模唱加视唱,唱好这开始4小节。

(2)从第5小节到第12小节让学生自学视唱歌谱。然后流畅地唱好齐唱部分曲调

(3)二声部10个小节,可分声部让学生自学。这两个声部节奏与旋律,学生基本能视谱唱出。

(4)这曲调要唱好的关键是要唱出湖南民歌的风格。这里包括装饰音、滑音、“#5”等技术上的处理。

4.学唱歌曲时,衬词“啰”等要处理好,另外在顿音、渐强、渐弱处要唱出这一群少年活泼欢乐的性格。

5.在较熟练地唱好歌曲的基础上,按教材上的伴奏要求,为歌曲伴奏。里拉琴这一记号所对应的乐曲,可以用口风琴、口琴,也可用竖笛等旋律乐器来演奏。

创作活动

完成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唱一唱,奏一奏。

1.该创作活动旨在让学生创作的最后2小节要有结束感。从音乐的技术上讲就是调式感的问题,但与学生不讲调式问题,仅仅是感性上要求有结束即可。

2.从曲调的发展来看谱例1应该是“do”结尾,谱例2应该是“la”结束。但必需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得,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

听辨练习

1.先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分别弹奏这两段曲调。要求听辨这两段曲调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跟着钢琴模唱一遍,说出这两段曲调相同与不同之处。(节奏相同,曲调也基本相似。不同之处是第二小节的“4”升高半音为“#4”)

3.用竖笛吹一吹,进一步巩固“#4”与“4”的音高关系。

第七课雨花

教学目标1.“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乐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现各种各样的雨景:沙沙的小雨,哗哗的大雨,乃至狂风暴雨……它带给人们无限遐想,我们则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2.用自制乐器等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主题为“雨”。教学重难点:

用欢快的歌声,表现雨花。进一步唱好二声部合唱。教学内容一、表演《踩雨》二、聆听《踩雨》三、聆听《雨滴》四、唱《雨中》五、聆听《暴风雨》六、创作活动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踩雨》   1.夏日的雨声——沙沙沙;赤着脚丫踩在雨中——叭叭叭。这声音能构成美妙的音乐吗?请听歌曲《踩雨》。   2.聆听范唱。 谁能模唱开始的两小节“沙里格沙”?说明他既非常认真地听,又代表他的记忆力非常强!   3.我相信全体同学能自学唱出前面12小节曲调,注意轻声唱,不要影响周围同学。   

4.听钢琴弹接下去的8小节。尤其是这8小节中的最后两小节曲调,有些难度,有一个什么节奏?   5.把歌曲的20小节曲调连起来唱一唱。   6.最后8小节曲调很容易,但注意有两小节稍有变化,要看仔细,唱准确。   7.要带着欢乐、活泼的心情,表现在夏天的雨中玩耍的情景,唱好这首歌。并用自制的下雨音响为歌曲伴奏。   8.谁在夏天的雨中踩过雨?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9.我们大家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作为一次艺术实践活动,轻松地、甜美地唱一唱。   10.小结:“沙沙沙、叭叭叭”这是多么美妙的音乐呵!

二、聆听《雨滴》   1.主题名称导入:我们用欢快的歌声,表现了雨花,钢琴是怎样描绘雨滴声?   2.初听乐曲的第一主题片断。   你能听出钢琴弹奏的雨滴声吗?   3.谁愿意到钢琴上来试试弹奏这雨滴声!   4.欣赏乐曲第一乐段。   设问:这一乐段给你什么感受?   5.欣赏乐曲第二乐段。   设问:这中间乐段在情绪上与第一乐段对比起什么变化?   6.介绍肖邦创作背景及生平。(见乐曲分析)   7.聆听全曲。如果班级中有学生能演奏此曲,请她(他)来演奏,效果更佳。   8.小结:雨滴带给人们遐想……。

三、聆听《踩雨》   1.这首歌曲与本课表演的《踩雨》是同一内容,(同一词作者)但由于作曲者不一,所以歌曲的构思、风格也不一。如果说前者是几个人在玩踩雨的话,那么这首歌则是一群人在踩雨。   2.欣赏《踩雨》。   设问:歌曲表现出怎样的情景?什么地方能产生回声?   3.再次欣赏《踩雨》。   谈话:听了两遍《踩雨》,也唱过了另一首《踩雨》,能说出他们的同工异曲之奥妙吗?   4.选择打击乐器及自制乐器,边欣赏歌曲边轻轻为歌曲伴奏。   5.小结:不同人群的“踩雨”,不同的乐趣所在。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暴风雨》   1.复习四年级(上)《羊肠小道》的第一部分。   设问:这段音乐你们听到过吗?它的名称是——?内容是——?   师生回忆四年级(上)《回声》中及聆听过的《羊肠小道》。   2.出示教学标题——暴风雨。   这段欣赏曲是继四年级聆听的《大峡谷组曲》的第五乐章。   3.初听第一部分。   从乐曲的旋律中听到了你熟悉的主题吗?   从本乐曲的标题名称中,你认为这段音乐是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暴风雨前的宁静)   4.初听第二部分。   从这段音乐的音响中,你想像是怎样的场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   5.聆听全曲(第五乐章)。   要求:边听边用神态动作……表现你对音乐发展过程的感受。   6.小结:这与《踩雨》、《雨中》就不一样了,是暴雨了,但还是表现了雨的主题。音乐的表现变化无穷。

二、表演《雨中》   1.这是一首带有通俗音乐风格的校园歌曲。   2.看着歌谱听一遍范唱。   3.用不同的颜色把相同的节奏与相同的曲调涂上,这样便于学唱。

4.再听一遍范唱。要求各声部的同学跟录音的范唱哼唱自己声部的曲调。   5.分声部自学曲调。   (1)把全歌分为两个部分:前16小节为第一乐段,其余是第二乐段,分乐段自学。学好第一乐段,巩固第一乐段。再学第二乐段。   (2)跟伴奏音带唱二声部曲调。教师可参与第二声部给予支撑。   6.因为歌曲是表现学生自己的生活,学生很容易投入。要求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轻松活泼、风趣地表现歌曲,以表达校园的多彩生活。

三、创作活动   1.根据本课内容学到的“小雨”、“大雨”、“暴雨”……各人找自己伙伴或单独发挥自己的想像,创作音乐——命题创作。   2.构思:   从命题出发构思内容框架。根据框架选用素材进行创作。   3.因为是命题的自由创作,所以各种形式不限。   如:用各种音响的先后交织出现,组成一幅《狂风暴雨》;再如:用数首表现“雨”的歌曲串联起来,加上打击乐器、串联词等。还可以小品形式、艺术造型、舞蹈等等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   4.创作展示。

第八课冬雪

教学目标   1.冬雪给大地带来严寒,雪景给我们带来银白世界的欢乐。这一自然现象给音乐文化提供资源。虽然祖国各地很多地方未能观其美景,但我们可以从歌曲、乐曲、京剧的音乐声中去寻找体验、去获得乐趣。   2.初步学习模进方法创作旋律。

教学内容1、聆听《踏雪寻梅》2、聆听《打虎上山》3、聆听《乘雪橇》4、表演《雪花带来冬天的梦》5、表演《堆雪人》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音乐作品寻找、体验、获得冬雪的乐趣

歌曲二声部的学习及要唱出轻松活泼的、欢快自豪的情绪,具体是唱好衬词“啦啦啦”。容易能唱好的。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材分析   1.歌曲《踏雪寻梅》   这是我国作曲家黄自创作的一首以雪景为题材的抒情歌曲。音乐语言精炼,富有诗情画意。全曲共19小节,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   第一乐段由两个各为4小节的乐句组成,旋律运用跳进与级进交替,显得活泼轻松,描绘了雪后天晴,主人公悠然自得地骑驴观景的画面。   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以主三***分解进行的手法,加之顿音和休止符的运用,使旋律灵活、跳跃,表现了铃儿清脆的响声,并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第二乐句则是第一乐段后句的扩充再现。在歌曲短小的篇幅中,既有变化,又有统一,首尾呼应,显得十分简练而完整。   黄自(~)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他毕生从事音乐教育事业,在介绍西洋近代音乐理论、培养专业人才方面作出了显著贡献。同时,他也从事创作和著述。他创作了交响音乐、室内乐、清唱剧和歌曲等94首作品。其中《怀旧》与《长恨歌》等是我国在交响乐和清唱剧方面较早的尝试;他的歌曲《玫瑰三愿》、《点绛唇》、《南乡子》、《天伦歌》等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抗敌歌》、《九·一八》、《旗正飘飘》是我国最早的抗日歌曲,在民族解放战争期间鼓舞了人民的爱国热情。   2.现代京剧选段《打虎上山》   《打虎上山》又名《迎来春色换人间》,是现代京剧《智剧威虎山》中杨子荣的主要唱段之一。它采用了管弦乐队伴奏,音色丰富,气势恢宏,唱段运用了京剧的多种板式,抒发了杨子荣乔装打扮、深入匪巢、消灭匪徒的豪情壮志。音乐首先以扩展而宽广的曲调描绘了莽莽林海、广阔雪原的壮丽景色,这个舒展的旋律在紧密的节奏伴奏下,表现了杨子荣挥鞭疾驰在莽莽雪原的情景。接着唱段转入二黄导板,杨子荣在乐队的伴奏下,以高亢嘹亮的声音紧拉慢唱,一句比一句高涨,一句比一句激越,唱出了主人公气冲霄汉的战斗豪情。这个唱段的中段音乐趋于规整,以中板速度,道出了杨子荣“愿红旗五洲四海齐招展,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扑上前”的坚定决心。唱段最后为西皮快板,1/4拍,音乐转为急速,气氛热烈紧张,具有强烈的战斗性,以不可遏止的趋势,生动有力地表现出杨子荣“捣匪巢定叫它地震天翻”的英雄气概。   3.管弦乐《乘雪橇》   乐曲热情奔放,充满活力,音调、节奏富有鲜明的美国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在铃铛、马鞭、马蹄、马儿嘶鸣等音响的衬托下,绘声绘色地表现了人们驾着雪橇、策马飞驰的情景和兴高彩烈的欢快心情。   乐曲是带再现的复三段结构。简短的引子后呈示了回旋起伏、轻快活泼的旋律,这是乐曲的主要主题: 在整首乐曲中这个旋律共出现四次,每次出现都要反复一遍。复三段体的主部就是由这个性格热情的主题旋律与另一个活泼轻盈的旋律组成的单三段体。   乐曲中部的音乐先是用同音重复、节奏顿挫的旋律描绘马蹄的嗒嗒声和扬鞭催马的情景;继而又以连绵不断、逐层升高的音调表达人们心中酣畅愉悦的感情。   当第一部分主题再现时,用小号吹奏,力度增强,节奏作切分处理,使乐曲更富有爵士音乐的特征,气氛也更为热烈。最后,音乐的力度不断减弱,仿佛是雪橇载着人们欢歌笑语向远方奔驰而去。   4.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雪花带来冬的梦》是一首带有生物科普知识的儿童歌曲,它告诉孩子们,冬天,“小青蛙”、“小甲虫”、“小刺猬”、“小狗熊”是在睡眠中度过寒冬的,等到春天“春风姑娘把你们来唤醒”。歌词拟人化、曲调平稳而带有叙事性。   歌曲为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每乐段各由两个乐句组成,第一乐段的第一乐句,是景色的描绘,开始两小节的曲调成半圆形,描绘雪花飘飘而下,后两小节是前面的模进,尤其第4小节的,带上某种神秘的色彩,使梦境更为形象。第二乐句中四个“告诉”,节奏平稳,旋律一唱一停,非常口语化,叙事性很强。   第二乐段,音乐有了发展,节奏改变为弱起,具有推动力,突出了“睡吧”的词意。第一乐句的曲调运用第一乐段第二乐句的音调素材,象征着四个小动物的即将冬眠,而在“甜美的梦”处,又采用了“冬天的梦”的变化音旋律,运用得非常巧妙。第二乐句基本上是第一乐段第二乐句的变化再现。   整首歌曲16小节,短小精悍,一气呵成。在演唱时注意第二乐句的四个“告诉”中间的间奏,要做到藉断丝连,每个“告诉”都要有一份情意,把人与自然、动物的亲密关系表达出来;把音乐与大自然的关系表达出来。   5.歌曲《堆雪人》   这是动画片《雪孩子》中的插曲。这首童声合唱歌曲以轻快流畅的旋律,富有特性的节奏,为我们展示了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冬天,孩子们在银色的世界里堆雪人、滚雪球、嬉戏玩耍的动人画面,表现了少年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和充满朝气的精神面貌。   歌曲为F大调,由六个乐句构成的两段体。第一部分有四个乐句,旋律采用模进的手法和富有推动力的节奏,配以“北风吹口哨”、“雪花把舞跳”,把孩子们在雪地里玩耍的情景刻画得栩栩如生。第二部分是一个具有乐段性质的独立乐句,旋律、节奏与前段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孩子们自豪、欢乐的心情。句末再现了有特性的节奏型,使歌曲前后呼应,既有对比,又有统一。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表演《堆雪人》   1.对于没有见过冬雪、没有玩过堆雪人的孩子来说,只能从图片、动画片中去想像,但歌曲《堆雪人》给我们带来了音乐的体验与感受。   2.聆听范唱,找出相同节奏的乐句。   3.学唱第一乐句的曲调(3小节)。   4.在掌握第一乐句曲调识谱的基础上,自学第二、第三、第四乐句(每句3小节),并找出其中的规律。(每一句的第1小节除节奏相同外,旋律的行进方向也基本相同;每句的第2小节的第一拍都是弱起“”,每句的3小节都含有切分节奏)   5.完成歌曲的练习:线条图形的连接。   6.如果第一乐段的四个乐句能流畅地唱好的话,第一乐段的低声部两个乐句也迎刃而解了。   7.歌曲的表演有两个难点:   首先是要唱出轻松活泼的、欢快自豪的情绪,具体是唱好衬词“啦啦啦”。其次是伴奏,要吹奏好伴奏谱,要花一定时间排练。当然合唱的和谐也不是很容易能唱好的。   8.在流畅地唱好的基础上,可以启发学生按词意排练、构思表演唱,这样一定可以更好地表演歌曲的情景。

二、聆听《乘雪橇》   1.由祖国各地的冬季引入本课欣赏内容的标题——《乘雪橇》。   2.对全国的少年来说,直接有乘雪橇的感受的是不多的,但我们可以从音乐中去想像其中的情景与乐趣。   3.初听全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国家)的音乐风格?为什么?   (美国,爵士音乐风格足以证明。)   4.根据教材中的图形谱及简谱谱例,熟悉乐曲的主题音调(或唱或奏或哼)。   5.复听全曲。   设问:这一主题音调全曲共出现几次?每次出现有哪些变化,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景?   6.再次复听,边听边作图形谱表示你对乐曲的过程的理解。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表演《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1.解题导入:“雪花”、“梦”有关系吗?   这里的“梦”由谁在做?是小朋友?还是小动物?做什么“梦”?这就是本歌要告诉你的内容。   2.聆听范唱。   听完范唱,对歌名能理解了吗?   雪花-梦-小动物-春风-梦醒。   3.再听一遍范唱,在“告诉小××”的间奏处,请大家轻轻随音乐拍手(XX)。   4.解决两处难点:   “#2”的音高要靠近“3”,这样“#2”就能唱准。   注意弱起的节奏,用划拍法唱准。   5.自学歌曲的曲调。   6.歌曲表演时,注意两个乐段的对比,第一乐段注重叙述性,平稳而口语化,尤其是四个“告诉”,要体现对小动物的保护的环保意识。   第二乐段是全曲的高潮,注重抒情性,表现对小动物的亲切和热情。   7.讨论:   设问:   (1)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知识?   (生物科普知识——冬眠)   (2)还有哪些动物也冬眠?   (知识的拓宽与延伸)   8.带着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感情地唱好本歌。   9.小结:冬雪带给我们的益处——生态平衡。   创作活动   1.在找到歌曲第一乐段的四句曲调的规律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出这就是曲调创作上的一种模仿进行的发展手法。   2.按教材上的要求,做“模仿”的创作练习;素材是:   模仿创作的第一个音是规定的,这样很显然其创作的曲调应该是: 

二、聆听《踏雪寻梅》   1.这是我国近现代作曲家黄自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首歌曲。简介黄自的生平。   2.欣赏《踏雪寻梅》。   边听边看书上的歌词,如能将歌谱也同时展示,效果会更好。   3.讨论歌曲表现的内容。(歌曲抒发了主人翁在冬天,踏雪寻梅、勤奋读书、追求好时光的心情。)   4.再次聆听。鼓励学生看着歌谱,轻轻哼唱。   5.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以描绘雪景为题材的歌曲。

三、聆听《打虎上山》   1.初听《打虎上山》。   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剧情中的《打虎上山》唱段的背景。   2.聆听引子音乐,体验“莽莽林海、广阔雪原”的壮丽景色。   3.复听全唱段。   学习杨子荣的英雄气概。   4.小结:这是京剧描绘的雪景及英雄穿林海跨雪原深入匪巢消灭匪徒的豪情壮志。      祖国各地的冬季   1.展开中国地图的挂图。   2.找出课本中的“黑龙江、海南、昆明、西藏”的地理位置。   3.同样是冬季,为什么在中国土地上冬景不一样?   4.让学生谈谈在寒假中到过祖国的哪些地方,或从书本知识、影视媒体、网络上获得的各地冬季的风景。   5.请体验过冬雪的同学谈谈其感受。

第九课松花江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学习音乐作品来体会歌曲的意境

2、运用正确的方法来演唱歌曲

教学内容:

1、聆听《松江夜曲》

2、表演《月儿弯弯》《猜猜我是谁》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学习音乐作品来体会歌曲的意境

运用正确的方法来演唱歌曲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堆雪人》

三、聆听《松江夜曲》

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四、表演《月儿弯弯》

1.播放范唱2.学唱第一乐句的曲调(3小节)。3.在掌握第一乐句曲调识谱的基础上,自学第二、第三、第四乐句4.完成歌曲的练习:线条图形的连接。

5.如果第一乐段的四个乐句能流畅地

唱好的话,第一乐段的低声部两个乐句也迎刃而解了。6.歌曲的表演难点:要唱出轻松活泼的、欢快自豪的情绪,具体是唱好衬词“啦啦啦”。容易能唱好的。

7.在流畅地唱好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按词意排练、构思表演唱,这样一定可以更好地表演歌曲的情景。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月儿弯弯》

三、聆听松江夜曲

四、表演《猜猜我是谁》

1.播放范唱2.学唱第一乐句的曲调(3小节)。3.在掌握第一乐句曲调识谱的基础上,自学第二、第三、第四乐句4.完成歌曲的练习:线条图形的连接。

5.如果第一乐段的四个乐句能流畅地唱好的话,第一乐段的低声部两个乐句也迎刃而解了。6.歌曲的表演难点:要唱出轻松活泼的、欢快自豪的情绪,具体是唱好衬词“啦啦啦”。容易能唱好的。

7.在流畅地唱好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按词意排练、构思表演唱,这样一定可以更好地表演歌曲的情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