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总是一个让人悲伤的季节。而且中国自古以来都有大量的悲秋之作。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宋玉的楚辞开了悲秋的先河。为什么文人会悲秋呢?
秋天,草木摇落,万物萧条,给人一种生命走到尽头的感觉,而这一感觉再杂糅上自己的境遇,很容易陷入颓唐的情绪之中,一旦陷入了颓唐的情绪之中,眼前的景色不免就会成为控诉的对象。
怀才不遇,有志难舒,是很多人的感受。
就算是虔诚信奉孔子的人,认同“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也不可能完全放下自己的追求。
哪怕是迷恋于释老的人,也不过是安慰自己,王维隐居终南山,朝廷一纸诏书,他马上回归仕途;终日炼丹,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李白,永王的拜会,让他甘冒造反的风险,成为永王的幕僚。
他们为什么如此矛盾,以至于自己可能都感觉可笑,因为他们不甘心,越是有才华越是不甘心。
王勃,自然更不甘心,出生于儒学世家的他,自幼被人称之为天才,却一再受到贬谪,以至于连累了父亲。
他仍旧不甘心,当他写下滕王阁序的时候,哪里是为了滕王阁竣工写序,而是在书写自己的一生: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你以为他豪迈,“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然而“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同样是他的诗句。
王勃的底色是被涂上了一层狷狂的凄凉,只有挪开他的狷狂,才能看到真实的他,一个天才,一个被他所从属世界所遗弃的天才。
今天欣赏的两首诗是两首送别诗,写在秋天,其中的凄凉可想而知。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这两首诗是一组诗,名字叫秋江送别。
第一首:
幸好异乡现在是早秋时节,明月初升,江水在江边的亭台缓缓流过,不带有一丝眷恋;这东去的江水已经足够让人伤悲,一眼望去,载着朋友的船只,早已经被树木遮挡,消失在视野之中。
第二首:
无论是水上归来的船只,还是路上归来的车马,都井然有序;江上南北的离人,都不由自主地望向故乡;
谁说江面上泛起波澜之后,还属于同一片水域,不是的,波浪过后,已经是两个区域了。
诗的结尾处,后来王维反其道行之: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这两首诗蕴含了极大地离别之情,读来让人伤感,让人落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