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滕王阁 >> 滕王阁图片 >> 正文 >> 正文

课本中落霞与孤鹜齐飞写错了吗看看日本

来源:滕王阁 时间:2023/5/9

提起王勃的《滕王阁序》,只要上过中学的都能脱口而出其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但是有人说,这句话错了,王勃当时没有这么写,你会作何感想?

年在日本的皇宫中意外发现了唐代时期《滕王阁序》的手抄本,这是王勃写成这篇千古奇文之后26年传入的日本,被学者考证是现存最早的“滕王阁序”的墨迹,但是里面居然有四分之一的内容与在我国流传的版本不同,按理说越接近王勃写作的时代,内容越真实可靠,但是对于这样一篇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文字,总共不到一千字,不同之处这么多,谁也不敢说哪个版本正确,只能是把中日流传的版本比较,让大家自己甄别取舍。

中国版本的《滕王阁序》开头

两国流行版本开头两个字就不一样,中国版的是“南昌故郡,洪都新府”,而日本版的是“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这个明显日本版的准确,虽然我国现存的石碑和博物馆珍藏的著名书法家的手书上,甚至现在一些教科书上都写成“南昌”,但是结合历史我们可以断定这是后来为了避开唐朝皇帝李豫的名讳,他是唐朝的第八位皇帝,王勃在写《滕王阁序》时他还没当上皇帝,所以离王勃时代更近的日本版被遣唐使带到了日本,而中国版则在唐朝书写认读时需要避讳,久而久之就改变了王勃的原作。

中国版本:注意“鹜”

但是日本版的就连那句经典中的经典“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也有一字不同,这也是引起最大争议的一点:那就是句中的“鹜”变成了“雾”,日本版的是“落霞与孤雾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也就是说“野鸭子”变成了“烟雾”,读起来感觉不到啥,但是写出来意境就大不相同了,画出来就更是两幅不同的画了,王勃当时肯定写了一个,究竟哪个更贴切,我们结合上下文和时代背景分析。

语文课本

句中“落霞”、“孤鹜(雾)”与下句的“秋水”、“长天”都是名词性短语,都对仗考究,动感与静态并存,上句写动,霞、鹜(雾)齐飞,视线随景而动,把落霞写活,突出景物神韵,下句写静,水天一色,侧重于内心因景而静,突出了观景之人气韵,色彩亦真亦幻,让人沉醉其中。但是有人说落霞与孤雾搭配更贴切,霞与雾都是自然景象与天相接,比“落霞”配个“野鸭子”更有意境,而且霞和鹜一个是自然现象一个是动物,不能让人不辨哪里是天,哪里是水,而有人说日本版的抄错了,里面那么多内容不一致,可能是当时日本来的遣唐使抄的,但是有人指出在日本还发现了珍藏的王羲之书法真迹,也是遣唐使带过去的,因此不存在抄错一说。

文徵明《滕王阁序》行书作品

王勃写这篇序时是路过此地要去更遥远的交趾(今越南)看望父亲,作为“初唐四杰”之首才华早露,被请来做沛王李贤侍读,然而因为《檄英王鸡》一文,开玩笑(拍马屁)不成反而惹被怒皇帝被沛王逐出府,后来王勃做了地方上一个参军,又因擅杀官奴被治罪,父亲也受其连累,被贬为交趾令。所以,此时王勃登上滕王阁,看到孤独的野鸭子在夕阳中飞过,或者看到无根无靠的一缕烟雾在水天之间越来越稀薄,映入诗人眼帘的物象,经过筛选的物象成为表达自己心胸意志的意象,才高年少的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将悲景化作蓬勃之心,如同脚上带着镣铐,却舞出了惊世骇俗的舞蹈。

落霞与孤鹜(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中国人作画崇尚写意,崇尚留白,大手笔总会留有足够的空间给读者去品味,如果给《滕王阁序》做画,滕王阁好画而“落霞与孤鹜(雾)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难画,不是因为画家的水平不够,而是诗句一但凝定为具体影像,便失去了变幻不定的种种可能。中国日本流行不同版本的《滕王阁序》,“孤鹜”与“孤雾”二者越是相互比较,越是趣味横生,真品与赝品一样好,绝了!天下再也找不出这样的文字,这样的例子,这样的巧合,《滕王阁序》词藻富赡,语言浓艳,充分展现了作者的才华,文笔纵横,挥洒自如,几乎每一句都在运用典故,意气风发,英才天纵,可谓骨气奇高,千载之下亦无人匹敌。

滕王阁

中国四大名楼都因诗文而获得了跨越千年的生命,范仲淹《岳阳楼记》、崔颢写《黄鹤楼》、王之涣《登鹳雀楼》和王勃《滕王阁序》奠定了这四大建筑以无与伦比的人文情怀,滕王阁有一副清朝人江峰青写的楹联:

有才人一序在上头,恨不将鹦鹉洲踢翻,黄鹤楼捶碎;

叹沧海横流无止底,慨然思班定远投笔,终子云请缨。

我认为中日两国的版本都有可取之处,结合二者再看滕王阁的这幅楹联,能体会当年李白登上黄鹤楼,文思涌起,欲赋诗一首,但突然想到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那首诗无法超越,摇摇头放下了手中的毛笔。这幅楹联的言外之意也是如李白这样的后来者,到滕王阁都不敢下笔,更不必下笔,因为有王勃的《滕王阁序》在上,更有那真伪皆绝的“落霞与孤鹜(雾)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正如阎公当年所叹:此真天才,当垂不朽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