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王勃途经南昌,参加了在滕王阁举办的聚会。当他洋洋洒洒写下那篇传颂千年的《滕王阁序》后,众人一片喝彩。可有人却跳了出来指责:“这是别人写的文章,你可不能抄袭啊!”
王勃是“初唐四杰”中排在首位的大才子,他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就是大家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他六岁能作诗,九岁就读完了著名学者颜师古的《汉书注》,并且还顺手挑出了书中许多专业性的错误。十六岁的时候更是轻松通过朝廷的人才招生考试,成为一名光荣的大唐官员。
才华横溢的王勃一入职就被分配到了沛王李贤的府上,成为李贤的陪读加幕僚。少年得志的经历让王勃渐渐养成了狂放张扬的个性,这也为他之后的遭遇埋下了祸根。
恃才傲物的王勃甚至发出感叹:要论写文章,就算是陆机、曹植、谢灵运、潘安也就那么回事。要知道,这四人可是魏晋时代的文坛巨匠。即便王勃再有才华,也不该如此狂傲不羁。
在沛王的府上待了两年,王勃再也不满现状,他觉得自己的才华不能闻名于天下,真是可惜了。
一日,沛王李贤和英王李显闲来无事,两兄弟就在府中斗鸡,玩得不亦乐乎。别人都只是在一旁拍手起哄,王勃却觉得自己表现的机会来了。
他文采飞扬地写下了一篇《檄英王鸡》来纪念这场比赛,想以此来引起轰动。正当王勃美滋滋地躺在床上做着美梦时,叫醒他的却是一道将他贬出长安的圣旨。
檄在当时一般都是用来宣布重大事件,属于十分严肃朝廷公告。可是王勃却拿这个来纪念斗鸡比赛,在皇帝眼中,这不但是对朝廷的藐视,更是对沛王和英王之间兄弟情的挑拨。
一脸懵的王勃就这样前途尽毁地被踢出了长安。经此一遭,他还是不知道收敛,一遇机会就只想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也因如此,他在无形中抢了很多人的风头。得罪的人多了,他的仕途自然再也不可能有什么指望。
年,王勃打算南下去探望父亲。途经江西南昌时,正好赶上重阳节。恰逢当地有一位阎都督在滕王阁举办文人聚会,王勃闲来无事,自然也就前去凑个热闹。
其实这次阎都督举办聚会另有目的,那就是让自己的女婿孟学士出出风头,顺便也给自己长长脸。
在聚会的前几天,孟学士就按照吩咐提早写了一篇《滕王阁序》,又反复修改了几遍并背诵下来。一切准备妥当,接下来就只等在聚会当天将文章默写下来,以此扬名文坛。
当然,表现也不能太过刻意。于是在聚会开始后,阎都督还假装客气一下,他笑眯眯地提议道:“我准备了纸墨笔砚,哪位大才子可以自告奋勇为这次聚会写一篇文章纪念呀?”
在场的人多少将阎都督心中的小算盘猜到了七八分,因此谁都不愿意当这个出头鸟。而且即兴作文,本就不是易事。万一写得不好,得罪了阎都督不说,还弄得贻笑大方,实在是得不偿失。因此,现场无人应答。
正当孟学士胸有成竹地想起身时,却被角落里一个猝不及防的声音打断了。
“这有何难!拿笔来!”众人寻声回头,看到一个少年昂首挺胸地快步上前,此人正是王勃。
看到真的有人不识趣地跳出来,阎都督的脸都被气绿了。
看此人如此年轻,他又在心中抱有一丝侥幸:搞不好这只是个狂傲的愣头青,也未必做得出什么惊世骇俗的文章。再说,自己的女婿已经准备充分,有了这小子做对比,搞不好效果更好呢!
想到这里,阎都督的脸色才由阴转晴,可接下来的事情让他再也笑不出来了。
阎都督还在暗自打算盘的时候,王勃已经写出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千古佳句。他当场愣住了,这还有自己女婿什么事啊!这个少年的文采真是不得了!
阎都督是服气了,可是孟学士不服气呀!这场宴会本是为了他准备的,凭什么要被这样一个无名小卒夺了风头呢?
说来这孟学士也是个厉害角色,他拥有过目不忘的本事。王勃才放下笔不久,他就轻轻松松地将整篇《滕王阁序》一字不漏地背了下来,还不屑地挑衅道:“这是别人写的文章,你可不能抄袭啊!”
孟学士的话音刚落,场上又是一阵哗然。刚刚众人还在纷纷感叹这篇文章的精彩绝伦,转头又陷入深深的惊讶和鄙夷之中。
王勃也不狡辩,看到孟学士洋洋得意的神情,他又再次提笔写下了一首《滕王阁诗》,一诗一文相互呼应。这时谁都看得出来这是现场创作出来的,哪里会是抄袭的呢?
孟学士还想开口,看到阎都督冷冰冰的眼神后,也只能悻悻闭了嘴。这次的聚会没出名也就算了,反而还丢了个大脸。而王勃则凭借此次机会一战成名,扬名天下。
天妒英才,在27岁那年,王勃葬身于海上的一场风暴,这个诗才精绝的男人就这样匆匆走完了短暂的一生。
细节决定成败,性格决定命运。王勃纵然才华斐然,却未免浮躁浅薄,过度的自信心和爆棚的表现欲让他本该顺遂的人生一片狼藉。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