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滕王阁 >> 滕王阁图片 >> 正文 >> 正文

为了练字放弃高考,他写的字被骂三流江

来源:滕王阁 时间:2025/1/17

如果你的孩子有一天突然告诉你:爸妈,我不上学了!我也不高考了,我就专门练书法,有朝一日我一定会出人头地。你会怎么想?是不是把他绑到学校去,或者是把他的腿打断。

在浙江就有一个这样的人,在别的孩子都在皓首穷经,渴望通过科举一步登天的年纪,因为对书法的热爱,为了专心练习书法,早早地放弃了举子业,这人就是高垲。

高垲(年~年),字子才,又字子高,历经清代乾隆、嘉庆、道光三朝。高垲一生没有任何官职,从几岁可以入私塾读书执笔开始,高垲便开始学习书法。

他出身商贾富贵人家,但是在重农抑商的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像高垲这样的商贾子弟,一般都承担着家族取仕,光耀门楣的希望,比如唐伯虎就是如此。高垲作出这样的决定,需要非常大的勇气。

史家只为王公贵族作传,高垲的书法成就比乾隆的御用秘书梁诗正,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关于梁诗正被称为“清朝第一行书人”,历史上关于梁诗正的记录也多得多,作为一介布衣,高垲反而成了“沧海遗珠”,甚至写的字被骂三流江湖体,肯定是入不了书协的眼。

但是高垲终究是做到了,他走到了人们面前,被冠以“民间书法家”的称号。当时大江南北的名胜碑版,多是出自高垲之手。

嘉庆年间,三朝元老,一代文宗阮元抚浙,邀请高垲校对金石文字。后来阮元这样评价高垲的书法:“楷法极似虞永兴《庙堂碑》,能诗”。

关于高垲的书法,《清稗类钞》中也有这样的记录:“垲工行草,尤精小楷,树骨于率更(欧阳询)河南(褚遂良),取姿于吴兴(赵孟)”。

欧体的刚正,褚体的遒美,赵体的秀逸,三者是非常好的搭配;高垲颇得三人神髓,书法刚柔相济、姿态横生,被网友戏称是欧褚重现。

高垲一生留下的墨迹并不多,有一件楷书《滕王阁序》乃是纸本传世,极为难得,也是对高垲的书风最好的诠释。

这件《滕王阁序》中,点画有很明显的赵孟和褚遂良的遗风,点画温润,偶作牵连,通篇运转自如,从容不迫。其中并非只有圆融之笔,高垲在笔画转折中,加入了欧阳询的刚健笔意,很好地中和了文字中的柔媚之气,使得文字生动活泼。

在结体上,高垲主要借鉴的是褚遂良的宽绰,使得文字在灵动之外,又多了几分典雅和庄重。书法中的各种要素,都被高垲调和得刚刚好。

《滕王阁序》乃是唐代诗人王勃写下的千古骈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些千古传诵的名句都是出自《滕王阁序》。

王勃的这篇骈文,加上高垲的楷书,好文加好字,等于艺术加实用,亦是绝配。

我们将这卷楷书《滕王阁序》进行了1:1超高清的复刻,观其如观原作,您感兴趣可以点击文章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高垲楷书《滕王阁序》高清长卷毛笔淘宝¥56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