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类选择题--届高考政治题型专练
解题方法
解答古诗词类政治选择题的一般方法:“三审”(即审题干、审题肢、审题干与题肢的关系)“三排”(即排误、排绝对、排重)法。掌握以上一般的方法之后,同学们还必须掌握解答这类试题的特殊方法。了解特殊方法之前应先知道这类试题的特殊之处是什么。古诗词类政治选择题涉及政治和语文两个学科的知识,是一种综合性试题。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前提是同学们要有较好的语文功底,借助语文知识来正确理解和把握古诗词(成语)的含义。所以同学们在平常的学习或复习中要加强对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对文言文阅读和诗词名言的鉴赏能力。能正确理解古诗词(成语),还不一定能够选出正确答案。最重要的是,还要熟练掌握、理解哲学知识,找到古诗词(成语)与哲学知识的结合点。
概括起来,解答思路可分为两部分:第一,同学们要首先理解并弄清楚题干中古诗词(成语)的意思。第二,联系哲学知识,看看题干中古诗词(成语)蕴含的哲理与哲学中哪些知识相匹配,从而筛选出正确答案。
1.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万卷史书中,字里行间随处可见“家国”二字。无论社会变迁沧海桑田,不管乡野小农高官巨贾,人人皆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的规则,在中国人心中总是充溢着“家国”的浩然正气。以下名言诗句中能体现这种家国情怀的是
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④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唐元稹《蚁》诗词原文:时术功虽细,年深祸亦成。功穿漏江海,蚕食困蛟鲸。敢惮榱粱蠹,深藏柱石倾。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下列诗句与《蚁》诗文蕴涵哲理相—致的是
A.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B.黄河后浪推前浪,跳上浪头干一场
C.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3.孟子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下列诗句反映的哲理与其一致的是
A.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B.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C.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D.沉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4.中国人探月被评为年最值得期待的科技事件之一。从赏月到探月,中国人走过数千年历程。在古人的诗句里留下了很多关于月亮的描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古人对月亮的多样化吟咏反映出
①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
②意识反映形式的多样性是其反映内容客观性的集中体现
③意识反映事物形式的多样性有利于加深人对事物的认识
④意识反映形式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是人创造力的重要体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林觉民在《与妻书》中写道“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下列诗句与此所体现的价值观一致的是
A.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B.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6.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
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②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
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
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李白的诗句“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表达了古人不能登月的遗憾。年11月1日,首次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高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圆满成功,为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上九天揽月”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这说明
①实践活动受客观条件制约
②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具有循环性和无限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下列诗句与此哲学寓意相近的是
①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④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9.宋朝张先《木兰花》中云:“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下列诗句与题诗所含哲理相近的是
A.月满中秋夜,人人惜最明
B.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10.“垂下头颅,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诗句表明
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②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③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2.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源远流长,内涵极为丰富。下列诗句中反映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有
①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
②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3.宋代诗人陈简斋的诗作:“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下列与此诗句蕴含的哲学道理相同的是
①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②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③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④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4.李白有“燕山雪花大如席”的诗句启示我们在写作文时总要发挥想象力。人的任何想象
A.是主观自生的东西
B.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
C.是对事物歪曲的反映
D.其内容来源于人的大脑
15.“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北宋词人宋祁运用拟人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杏花开放的动态画面突出了实践的客观性
B.“闹”字的运用突显了诗人的主动创造性
C.诗的意境创造是诗人自身主体意识的产物
D.诗句引发的美好情感源于读者的丰富想象
16.“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的美名因苏轼的诗句而享誉天下。然而由于荔枝保鲜技术尚不成熟,不少身在北方的人始终为无法品尝到新鲜荔枝的美味而深感遗憾。直至当下,随着“互联网+农业”和物流速运的快速发展荔枝也迈出了“走出深闺”的步伐。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②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
③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④可以根据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7.下列诗句与“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C.一时之强弱在于力,千古之胜负在于理
D.金非不为宝,玉岂不为坚?用之以发墨,不如瓦砾顽
18.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由人创造的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④古诗词是优秀的传统文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9.在传统社会,“涂鸦”党用作自谦之词,唐代诗人卢仝就有“忽来案头翻墨汁,涂抹读书如老鸦”的诗句。在现代社会,“涂鸦”成为一种以视觉冲击与文化张力为特征的文化。据此可知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社会意识具有时代特征
③价值影响人的认识和评价
④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完全不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体现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下列诗句的寓意体现与之相同的是
A.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C.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D.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22.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诗》中写道:“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该诗句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在历史范围内看物换星移,承认运动的唯一性
③意识具有能动性,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④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3.“草木本无意,枯荣自有时。”下列选项中与此诗句的哲学寓意相近的是
①天不言而四时起,地不语而万物生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③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④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③
25.某省每年产生秸秆约一亿三千万吨,约占全国秸秆总量的1/8,传统的秸轩焚烧法,严重污染空气,破坏土质。蓝天碧水清洁空气,也是民生,本着这一思想,年秋,我省生态环境厅制定综合治理方案,堵疏结合,严抓秸秆露天焚烧;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开发秸秆还田技术,该技术利用我省丰富的秸秆资源,制造有机肥,助力我省实现绿色循环农业。下列观点蕴含的哲理与材料中做法一致的是
①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②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③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7.在“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十六字防疫要求中。“科学防治”是一条重要的方法论。一方面要避免反应迟钝、见怪不怪的“麻痹症”,另一方面要力戒反应过度、鸡鸭断粮的“过敏症”,既“治已病”又“治未病”。这主要体现的方法论要求是
①重视事物量的积累,循序渐进
②把握客观规律性,审时度势
③防微杜渐,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④坚持发展的观点,开拓进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8.年夏,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各有关地区均做好预案准备、队伍准备、物资准备、蓄滞洪区运用准备,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蕴含的哲理有
①居安思危,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量的积累
③有备无患,坚持重点论,解决好关键问题
④未雨绸缪,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9.励志公式1.=37.8和0.=0.03,受到网友的热议。有网友解读为:每天进步一点点,穷酸一年变富帅;每天退步一点点,富美一年变挫矮。下列与这一公式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B.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积跬步而至千里,积怠惰以致深渊
D.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古诗词选择题·参考答案
1-10CDBDCCACDB
11-20ADBBBDDABC
21-30BACACDCBCC
声明:部分内容整理自网络,未知作者姓名,若侵请联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