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滕王阁 >> 滕王阁资源 >> 正文 >> 正文

被誉为初唐四杰的王勃,为什么可以写出

来源:滕王阁 时间:2023/4/13
北京重点手足癣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yxw/210410/8833710.html

被誉为“初唐四杰”的王勃,为什么可以写出千古佳作《滕王阁序》

王勃是初唐时期非常著名的大文学家之一,在其幼年之时就表现出了非常高的文学素养。他六岁就能写出构思巧妙的诗文,九岁时在读完颜师古注的《汉书》后,就能够指出书中的谬误。童年时期的王勃不仅饱览“六经”,而且还对“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匮之数”甚为知晓。

1.“未冠而仕”时期的意气风发

用“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句话,来形容王勃一点也不为过。王勃十六岁时参加科举考试,并一举在“幽素科试”及第被朝廷授职为朝散郎。

据《晋书·夏侯湛传》记载:“而官不过散郎,举不过贤良”。

具体得知朝散郎是文散官名位居从七品。

王勃在十六岁的时候就入朝为官,成为唐朝时期最为年少的命官,“未冠而仕”说的就是王勃的故事。

笔者认为如果按照这种人生轨迹来看,王勃的一生应该非常顺利,但事实上他不仅仕途多舛,而且最后还落个英年早逝的下场。

王勃“未冠而仕”之后,为了求得更大的政治发展,不断通过其华丽的文章为仕途而奔走。公元年王勃回到家乡之后,以《上绛州上官司马书》为契机,积极寻找入仕的机会。

王勃之所以热切的希望入仕,除了与当时的封建思想有关系之外,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文人报国意识的影响。

2.仕途多舛对王勃诗文的影响

公元年王勃通过皇甫常伯,向唐高宗献《乾元殿颂》。这篇以“歌功颂德”为核心的佳作,不仅文风绮丽而且文学成就也颇高。

唐高宗阅其文之后大加赞赏:“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至此王勃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入仕之梦。

但从王勃的人生发展轨迹来看,他在入仕之后非但没有官运亨通,反而是他灰暗人生开始的关键点。王勃从幼年开始就以文学才能著称,他的文学才能为他入仕提供了必要条件,但也恰恰是因为他的文学才能,将他带入了人生悲剧,真可谓成也文学败也文学。

王勃一生写下了83篇诗文,但存世的却仅有76篇。这不得不说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一大遗憾。按照常理来讲文思如泉涌的王勃,不仅应该是一位高产文学家,同时他也应该留下更多的传世之作。之所以王勃会给后人留下太多的遗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英年早逝。

初唐“四杰”之王勃的文学成就与地位

1.初唐“四杰”时期的王勃诗文成就

初唐“四杰”是唐高宗时期以及武则天后期,初唐诗文创作者中个佼佼者。在初唐时期所有诗歌创作者中,以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成就最高,诗人为了表达对他们诗歌的喜爱,以及这四人在初唐时期的文学成就的地位,所以将他们合称为初唐“四杰”,简称“王杨卢骆”。

王勃在初唐“四杰”中不仅最年轻,且最其诗歌以及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成就也最高。

明代陆时雍在《诗镜总论》说到:“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

这既是对初唐“四杰”的盛赞,同时也用“高华”二字,显现出了王勃诗歌的极高成就。虽然四人同为初唐“四杰”,但唯独王勃的诗歌以及文学作品更加优秀。虽然陆时雍对王勃的评价有一定的主观因素,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王勃诗歌在初唐时期的影响力。

2.“思革其弊”与“上官体”

王勃是初唐文坛新旧文学体裁以及内容过渡时期的杰出人物。他曾对初唐时期流行的“上官体”,提出过非常的明确反对意见。并积极运用实际行动“思革其弊”,这不仅有效扭转了唐朝以前,以萎靡浮华为主要基调的宫廷诗风,同时也将诗歌的表现力远离了“风花雪月”的小家子气。

所谓“上官体”实际上指的是,以“风花雪月”为主题的“宫廷诗”。唐朝及其以前诗歌风格,基本上都有比较明显的齐梁“宫体诗”痕迹。尤其是唐朝建立之后,由于唐太宗本人特别喜欢“宫体诗”,所以在他统治时期“上官体”诗歌十分盛行。

但是这种诗歌风格不仅不利于唐朝时期的文学发展,同时也对初唐时期的诗歌创作题材,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王勃以及初唐“四杰”,其实都是勇于改革齐梁浮艳诗风的先驱者。尤其是王勃在这方面不但做的更彻底,而且相对来说成就要更高一些。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他通过改良诗歌体裁,使诗歌的主旨从亭台楼阁、风花雪月,逐渐拓展为大江大河以及山川边塞,赋予了诗歌新的生命。

在王勃众多诗歌中,无论是边塞诗还是大气磅礴的山水诗,不仅将初唐的诗歌以及文学作品,推上了文学创作的巅峰,同时也为后世之人留下了摧残的精神文明。

杜甫在其《戏为六绝句》中写道:“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这首诗虽然写的是初唐“四杰”,但是将王勃排在了四人之首,足以证明王勃在初唐诗坛的地位。

王勃曾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和文章,为初唐时期的文学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这位“官小名大,年少才高”的伟大诗人,最得意之作就是《滕王阁序》。

王勃在创作这篇传扬千古的不朽著作时,可谓文不加点、一气呵成。全文行云流水、行思缜密,以滕王阁为背景开始撰写,兼具高超的文学技艺以及华丽的词藻。

3.《滕王阁序》成为王勃诗文绝响

《滕王阁序》是王勃去交趾探望其父过南昌时所作。“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将令其婿作记,以夸盛事。勃至入谒,帅知其オ,因请为之。物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酒曲辞别,帅赠百,即举帆去,至炎方,舟入洋海溺死,时年二十九”。

实际上“二十九”只是虚岁,王勃溺亡之时刚满二十七岁。

《滕王阁序》开篇就点出了主题,“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滕王阁是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修建,王勃运用自己过人的才学,为这座“阁”所做的序,不仅体现出了其高超的文学水平,同时也为滕王阁闻名天下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滕王阁序》既是王勃诗文水平的突出体现,同时也是他生命最后的篇章。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此句写出了王勃出行的时间,以及在沿途所看到的风景以及天气变化。这种也排比加强语气的写作方法,在初唐时期开启了一种新的文风与写作技巧。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去赴宴应邀为滕王阁撰写诗文,他清奇的思路以及妙笔生花的文学思想,不仅为当时人留下了值得玩味的诗文盛宴,同时也为后继诗人开创了大气磅礴的诗文风格。

4.寄情于景的文学情怀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王勃《滕王阁序》一文中的经典之句,后世之人一想到王勃首先就会先想到这句经典诗文。

这种水天相接、晚霞与水鸟融为一体的和谐画面,不仅具有大美意境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畅想。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笔者认为王勃在写此文之时,一边大力描写滕王阁的盛景,一边叙写滕王阁内人们饮宴的场面,但最终的目的还是为写自己的人生境遇。用“命途多舛”来形容自己,屡遭贬谪以及怀才不遇,既体现了诗人当时的抑郁心情,同时也抒发了对政治理想的渴望。

这首《滕王阁序》是王勃为滕王阁撰写的经典诗歌。他将宴会联想到自己的人生境遇,并将二者巧妙的联系在一起,虽然命运多舛但自己也要励志图强。

如果从《滕王阁序》的实质意义上去分析,其实这就是一篇描写王勃抱负不得施展,以及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这既是《滕王阁序》的结尾,同时也是王勃短暂人生的真实写照。

结语

笔者认为王勃是一位承上启下,并且具有改革精神的大文学家。虽然他的生命定格于27岁,但是在这短短的人生中不仅写下了众多传世名作,同时也为唐朝诗歌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种贡献不仅限于初唐以及整个唐诗氛围,即使是朝代更迭之后,他的诗风也依然十分流行。

“显于少时”的辉煌以及“英年早逝”的悲哀,都为王勃的人生境遇打上了一个又一个惊叹号。这位“弱冠而仕”的少年英才,虽然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是却在诗文创作上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

后人评价王勃的诗歌以及文学成就时,说“上承梁陈,下启沈宋,王长于五律”。后世之人所说的具有“声律风骨”精神的唐诗,就是从王勃开始定型并得到发展。王勃在诗歌的创作中敢于破旧立新的精神,为唐朝诗歌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尤其是敢于批判唐太宗喜欢的“上官体”诗歌,这种敢作敢为的为人气质和精神,也非常值得后世人的崇敬。王勃在诗歌创作中,不仅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性,同时还有一种爱憎分明的审美感,这也是其诗歌能够有较高成就的主要原因。

笔者认为从王勃的一生以及其诗人的成就来看,实际上他的境遇就是初唐时期所有文人的代表。虽然满怀激情与希望,但是现实面前却又变得无所适从。他将这种茫然无措、抑郁悲凉的心情,完全付诸于诗歌以及文章创作中去,为后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文学造诣。

1.汪耀明《修辞出色名篇感人——读王勃《滕王阁序》》

2.弦歌《山川之美古来共赏——对王勃《滕王阁序》的赏析》

3.陶绍清《王勃《滕王阁序》的本事书写》

4.关耳《真正的传承决不是简单的模仿——从初唐文杰王勃作《滕王阁序》谈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