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滕王阁 >> 滕王阁优势 >> 正文 >> 正文

文言文小语段精读注释版

来源:滕王阁 时间:2022/8/3

精选小语段精读注释版

“独抒己见”

“力排众议”

前言

精读是学习文言文最好的方法,既可以积累文言词汇,又可以形成语感。只要真正读懂了文章,试题就是小菜一碟。所谓技巧,不过是实力不济时的一种补救办法。

翻译全文比做注释要省事得多,我选择做注释,一来帮助大家积累词语,二来强迫大家去思考。只读翻译,不过是看了一个无趣的古人故事而已。

原文

傅歧:独抒己见

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左卫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歧(傅歧)独曰:“魏既新得志,何事须和?必是设间,故令贞阳侯遣使,令侯景自疑,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复新败退,今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和不可许。”异等固执,帝遂从之。及遣使,景果有此疑,遂举兵入寇,请诛朱异。(节选自《南史·列传六十·傅歧传》)

注释

1、魏:东魏(年―年)北朝朝代之一,从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

2、敕:君王的命令。这里是动词。

3、有司:主管某部门的官吏。

4、近臣:君主所亲近的臣子。

5、静寇息人:意思是使边境得以太平,无人入侵。

6、得志:这里指东魏刚刚在与南梁的战斗中获得胜利。

7、设间:设下离间之计。

8、侯景:本为东魏叛将,被梁武帝萧衍所收留,因对梁朝与东魏通好心怀不满,遂于年以清君侧为名义在寿阳(今安徽寿县)起兵叛乱,年攻占梁朝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将梁武帝活活饿死,掌控梁朝军政大权。

9、易:交换。

10、固执:坚持自己的意见。

课文回放

*令侯景自疑,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

1、动交换。

《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译文:秦王用十五座城池请求交换我的和氏璧。

2、形容易,与“难”相对。

《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译文: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于封侯。

3、动轻视。

《童区寄传》:“贼易之,对饮酒,醉。”

译文:(两个盗贼)轻视他,对坐在一起喝酒,喝得醉醺醺的。

原文

袁安:力排众议

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宜还其生口,以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jué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袁)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司徒桓虞改议从安。太尉郑弘恨之,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肃宗诏报曰:“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策由众定,君何尤而深谢?”帝竟从安议。(节选自《后汉书·袁安传》)

注释

1、武威: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之门户,北通敦煌。古时素有“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之重地之称,曾经的中国第三大城市,一度是西北的军政中心、经济文化中心。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地名。

2、北虏: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3、宜:应该。

4、生口:指俘虏。

5、夷狄: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6、谲诈:狡诈;奸诈。

7、厌:满足。

8、妄自夸大:狂妄自大。

9、边:边境。

10、优贷:宽容,宽恕。

11、举奏:即上奏。

12、上印绶谢:上交印绶谢罪。(一旦意见不被采纳就以辞职的方式斗争。)

13、报:回复。

14、盖: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表议论。

15、尤:罪过;过错。

16、深谢:深深地谢罪。

17、竟:最终。

课文回放

*肃宗诏报曰:“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策由众定,君何尤而深谢?”

1、动答复;回信。

《廉颇蔺相如列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译文:计划还没定下来,寻求可以通报秦国的人。

2、动报恩;报答。

《陈情表》:“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译文: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3、动报仇;报怨。

《荆轲刺秦王》:“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译文:这样就可以报将军的仇,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4、动到……去,前往。

《孔雀东南飞》:“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译文:你只好暂时回娘家去,我现在暂且前往官府办事。

译文1

这年冬,贞阳侯萧明讨伐彭城,兵败,被囚禁在魏国。太清三年,萧明派人回梁国,说魏国愿意与梁国互通友好(想以此让梁国将叛臣侯景交还魏国),朝廷下令让有司及近臣商议做出定论。左卫朱异说:“(这样)边境将能够得以安静太平,对我们的事情是有利的。”参与商议的人都认为他说得对。傅歧却说:“魏国在刚刚得志之后,为什么要讲和?必定是设下离间之计,故意让贞阳侯派使者来与我们议和,这样就使侯景(对我们)产生怀疑,倘若用贞阳侯交换侯景,侯景就会心意不安,必定图谋生祸叛乱。如果答应两国互通友好,正好中了魏国的奸计。况且去年贞阳侯萧明兵败彭城,(梁国)在涡阳新近又战败撤退,现在我方接受对方的和约,更加显示我国的衰弱。(因此)讲和不能答应。”朱异等人坚持己见,皇帝就依从了他们。等到派使者前去议和,侯景果然有了疑心,于是率军反叛,入侵梁国都城,请求朝廷诛杀朱异。

译文2

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奏:“北虏既已和亲,我们应该将俘虏归还他们,以安抚他们。”皇帝召百官在朝堂上商议。公卿都说夷狄狡诈,贪心从不满足,得到我们归还的俘虏之后,就会狂妄自大,因而不能同意。惟独袁安说:“北虏遣使贡献和亲,在边境捕获到人口时,便把他们交还我方,这是表明他们畏惧威严,而不是先违背誓约。不应该对戎狄失信,放俘虏回去足以显示我们的优待,又使边境百姓得到安定,实在是正确的。”司徒桓虞改变看法而依从袁安。太尉郑弘不满,说:“各位说应当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司隶校尉也上奏,袁安等人都上交印绶谢罪。肃宗下诏回复说:“很久以来议政沉滞,大家都各有各的主见。而政策正是由众人商议决定的,你有什么过错而深深谢罪?”皇帝最终听从了袁安的建议。

1

END

1

解锁更多精彩内幕

en

新浪微博:

猿辅导-语文-張颿

精读文言文

8月3日

迷信技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