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滕王阁 >> 滕王阁优势 >> 正文 >> 正文

三字句,从滕王阁序到王勃其他诗序作品

来源:滕王阁 时间:2025/1/21

作为骈文,《滕王阁序》以四六字对句为主,兼有少量三字对句、七字对句。

《滕王阁序》里的三字对句总共有两组,一组是“披绣闼,俯雕甍”,另一组是“四美具,二难并”。

披绣闼,俯雕甍

三字句是四字句的“变形”,减少一个字,使节奏略略起些变化,恐怕是启用三字句的原因。

但它和四字句的功能大致是一样的,属起始句,领起一个段落或层次或句群。

这个“披绣闼,俯雕甍”就领起一个写景段落。

先之,描写的是滕王阁与周遭环境,而通过这个推开窗子的动作,起到移步换景的作用,从而开启了对楼上所见的远景的描写。

而“四美具,二难并”,是对前文欢宴的一个概括与小结,紧接下来就从它开始,翻出一层新的感慨,启承的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

“四美二难”是从《兰亭集序》来的

虽然三字句在《滕王阁序》里仅有两处,但在当时也算王勃的一个创新之举了。

悦华粗略地翻检了一下骆宾王、杨炯的诗序作品,只在杨炯的一篇名为《杨八宅序》的文章中发现了一组三字对句的使用:

登山临水,无非宋玉之词;高阁连云,有似安仁之兴。列芳馔,命雕觞。扼腕抵掌,剧谈戏笑。假使神仙可得,自蔑松乔;富贵在天,终轻许史。

而在王勃自己的诗序中,除《滕王阁序》而外,使用三字句和三字对句的可谓俯拾皆是。

杨炯文集《盈川集》书影

分类举例如下:

最多的一种是和“披绣闼,俯雕甍”一样的,动宾式结构,表示两个并行的或连贯的行为、动作的三字对句。

例:

①妍妆袨服,香惊北渚之风;翠幕玄帷,彩缀南津之雾。若乃寻曲渚,历回溪,榜讴齐引,渔歌互起。(《上巳浮江宴序》)

②季鹰之思吴,命驾果为秋风;伯鸾之适越,登山以求渌水。辞故友,谢时人。登鄂坂而迂回,入邙山而北走。(《还冀州别洛下知已序》)

③寰中握手,得希代之英灵;天下倾心,尽当年之意气。整秋驾,驻春装。背横溪之七曲,对长亭之十里。(《送白七序》)

④川涂所亘,郢路极于崤潼;风壤所交,荆门洎于吴越。凭胜地,列雄州。城池当要害之冲,寮采尽鹓鸾之选。昌亭旅食,悲下走之穷愁;山曲淹留,属群公之宴喜。披鹤雾,陟龙门。故人握手,新知满目。(《秋日楚州郝司户宅饯崔使君序》)

楚州即今淮安

还有一种“某某焉(然)”类型的三字句,在王勃诗序中也多有出现。当然,作为以形容词或副词面目出现的这种三字句,起的是修饰、限定作用,并不具有承启等结构功能。

例:

①亦有野兽群狎,山莺互啭。崇松埒巨柏争阴,积濑与幽湍合响。眇眇焉,逌逌焉,王孙何以不归,羽人何以长往。(《游山庙序》)

②龙镳翠辖,骈阗上路之游;列榭崇闉,磊落名都之气。渺渺焉,洋洋焉,信三蜀之奇观也。(《晚秋游武担山寺序》)

③王羲之之兰亭,五百馀年,直至今人之赏;石季伦之梓泽,二十四友,始得吾徒之游。陶陶然,落落然,则大唐调露之元年献岁正月也。(《游冀州韩家园序》)

武担山不是武当山!

以上是王勃在其诗序中最常用的两种三字,语法结构很是固定,可以看出他使用起来非常熟练,可谓顺手拈来。

不过,王勃还偶用一些没有规律可循的三字句,甚是灵活。

像《滕王阁序》中的“四美具,二难并”这个三字句,和它语法结构相似的句子,在王勃其他诗序作品中并没有。

还有,在《别卢主簿序》中有:“林虑主簿,清灵士也,达于艺,明乎道,诠柱下之理,驳河上之义。”

这里的“达于艺,明乎道”就是在议论中自然生成的。

《滕王阁序》

总之,王勃以骈体文面目出现的诗序作品,喜用、善用三字句与三字对句,这是王勃文章一个标志性的存在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