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你可用格律体和自由体同写一题?晒晒同题异体诗?
其实同样立意的诗,用不同诗体来表达,在古人诗词作品中很常见,例如同样是咏梅,各种诗体的佳作都有。即使是现代人,做到这一点也并非难事,有就见过有人同题作诗,一定要作一首词、作一首诗。当然诗词的质量水平就不一定了。
说到同题作诗,我印象最深的是王维和王绩的作品。
一、同是他乡遇故知王绩用了字王维却直用了20字
王绩和王维不是同时代的人,也不是亲戚。王绩是隋朝末年唐朝初年的大诗人,他有一个著名的侄孙,就是写出了《滕王阁序》的王勃。而王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和孟浩然同称为”王孟“。这两个人年龄差了多岁。
可是这两个差了多岁的诗人却偏偏写过同一题材的诗。都写了在长安遇到了家乡来的人,然后问起了家乡的情况。王绩是这样写的:
1、斗酒学士王绩比较啰嗦
《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
旅泊多年岁,老去不知回。忽逢门前客,道发故乡来。敛眉俱握手,破涕共衔杯。殷勤访朋旧,屈曲问童孩。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旧园今在否,新树也应栽。柳行疏密布,茅斋宽窄裁。经移何处竹,别种几株梅。渠当无绝水,石计总生苔。院果谁先熟,林花那后开。羁心只欲问,为报不须猜。行当驱下泽,去剪故园莱。
这首《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一共个字,先说自己旅泊多年不归,忽然家里来了故乡人,王绩很感动,又握手有流涕,还请他喝酒。然后王绩开始了连珠炮似地发问:
孩子们好吗?族里的子弟好么?旧园还在吗?.....哪里移来的竹子?又种了几棵梅?...果子哪一种先熟?林花哪一种后开....
诗中使用问句是很常见的手法,但是用这么多的问句就不太常见了。相对有名的提问式的长诗有屈原的《天问》,问了多个问题。
2、陆机用了字
这种家中来了客人的题材在古乐府中也有,例如曹植的《门有万里客》,不过不是故乡人,因此沟通的内容自然不一样,形式也比王绩短得多了:
门有万里客,问君何乡人。褰裳起从之,果得心所亲。挽裳对我泣,太息前自陈。本是朔方士,今为吴越民。行行将复行,去去适西秦。
三国归晋时期,陆机写过一首《门有车马客行》,这就是写的故乡人了:
门有车马客,驾言发故乡。念君久不归,濡迹涉江湘。投袂赴门涂,揽衣不及裳。拊膺携客泣,掩泪叙温凉。借问邦族间,恻怆论存亡。亲友多零落,旧齿皆凋丧。市朝互迁易,城阙或丘荒。坟垄日月多,松柏郁茫茫。天道信崇替,人生安得长。慷慨惟平生,俯仰独悲伤。
可以看出来,王绩的诗受到了陆机的很大影响,陆机是以提问的方式和回答的方式写成,与王绩单方面的提问和猜测有所不同,可见王绩还是有些创作性的改变。相同的是都有客人登门,与主人交谈家乡的事情或者亲友的凋丧。
3、王维用20个字搞定
但是差不多的主题,“诗佛”王维却只用了20个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这首五绝明白如话,连注释都不需要。也没有面面俱到的问来问去,只写了一个问句:寒梅著花未?小中见大,不尽之意尽在言外,不用婆婆妈妈地全写出来,留给作者去联想去吧。不是说王绩他们的诗不好,而是王维的这首诗太好。
二、同样主题不同诗体
上面王维王绩的人的诗,无论长短,有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古体诗。下面看看同样主题或者题目用格律诗和非格律诗写成。
老街以前写过一组落花诗,模仿古人风格,其中有古体有近体。
1、近体五言绝句
仿效太白风格行藏不由雨,来去不关风。造物行时序,闲云恣意红。
仿效秦少游风格飘零自关雨,憔悴总由风。造物催时序,飞愁万点红。
仿效南朝民歌风格纤纤念花雨,灼灼望春风。造物嘉时序,莲心独自红。
三首都是平起仄收的绝句:平平仄平仄,中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近体七言绝句2首
其一
寒枝细雨更秋霜,谁念芳魂独自凉,何事夜阑人不寐,落花风里有余香。
其二
纱橱玉枕梦频惊,雨急溪奔到晓鸣。觉后行看红湿处,忆中拾取落花声。
3、古体五言绝句
黄巢体径来不由雨,自去不关风。造物驱时序,冲天一片红。
少陵体荡胸喜春雨,岁暮感秋风。造物悲时序,丹心空自红。
这两首第一句仄平仄平仄,犯孤平,属于古体句式。
三、现代诗改旧体诗
以前回答过一个问题,要求将下图的现代诗改为古体诗,
这么多年,你一直在我心口幽居。这么多年,你一直在我心口幽居,我放下过天地,放下过万物,却从未放下过你。渐悟也好,顿悟也罢,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闲事!我独坐须弥山巅,将万里浮云一眼看穿。
过了很久,老街才知道这首诗传说是“仓央嘉措”的作品,仓央嘉措是康熙年间的人物,不知道是什么人把他的作品翻译成为汉语的现代诗了。
老街当时就当作一个游戏,把这段文字写成了几首旧体诗词:
1、临江仙
老街味道世事茫茫东逝水,浮云天地人间。华胥困倚妙高山。萍踪何处是,飞絮恨年年。莫哂多情谁似我,三生未舍还牵。直教沧海化桑田。当时明月好,吹笛唱阳关。
2、五律平起仄收下平一先
思君天地老,心寂妙高巅。万里浮云去,三生离恨牵。韶华嗟逝水,沧海退桑田。俯仰须弥界,春风又一年。
3、七绝仄起仄收上平十一真
我是须弥山上客,君为天地转蓬人。浮云散尽相思老,守得三生石上身。
4、五绝仄起平收
心寂妙高山,苍茫天地间。浮云不蔽日,离恨损朱颜。
注:第三句三仄尾,押韵上平十五删。
四、同题诗文,隐括体
还有一种一看就知道肯定同样的主题和内容,就是在宋朝兴起的一种特殊词体。诗人们用填词的方式,把前人的诗文辞赋进行剪裁或改写,写出一首新的作品来。
1、加字的隐括朱熹隐括杜牧诗
例如朱熹的这首《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当然也一定是一个诗人。从题目中就能看出,朱熹用词的方式,把杜牧的齐山诗重新演绎了一遍。杜牧的这首《九日齐山登高》是一首七言律诗,我们看看它的本来面目: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杜牧的原诗56个字,被朱熹隐括后变成了95个字的词,您喜欢哪一首呢?是朱熹的词还是杜牧的诗?
2、减字的隐括辛弃疾隐括陶渊明诗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停云》被辛弃疾隐括成一首《声声慢(隐括渊明停云诗)》
停云霭霭,八表同昏,尽日时雨。搔首良朋,门前平陆成江。春醪湛湛独抚,限弥襟、闲饮东窗。空延伫,恨舟车南北,欲往何从。叹息东园佳树,列初荣枝叶,再竞春风。日月于征,安得促席从容。翩翩何处飞鸟,息庭树、好语和同。当年事,同几人、亲友似翁。
我们再看看陶渊明的原诗《停云》:
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停云霭霭,时雨濛濛。八表同昏,平陆成江。有酒有酒,闲饮东窗。愿言怀人,舟车靡从。东园之树,枝条载荣。竞用新好,以怡余情。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说彼平生。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翮闲止,好声相和。岂无他人,念子实多。愿言不获,抱恨如何!
《停云》诗分成了4个不分,一共个字,被辛弃疾隐括后减少成了95个字。您觉得陶渊明的诗好还是辛弃疾的词好?或者说您喜欢哪一首呢?
结束语
作诗先立意,至于选择什么诗体就比较自由。老街认为只要作者愿意写,无论什么诗体都是能够写出来的,只不过质量有高有低罢了。
我前面说过,好多诗友作诗,同一个主题总喜欢作一首诗再作一首词。这也是提高自己文笔的训练方法之一。这种作法可以看出学识和功力,不顺其自然,学力又不够,就会影响到诗词的质量,显得拼凑痕迹过浓。
老街写的那几首,权当游戏而已,也欢迎诗友们牛刀小试。
老街味道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苏东坡与他的约誓敌不过一句诗谶
李商隐一弦一柱思华年出律吗?思是平还是仄?新旧韵如何避免混用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写给白居易的诗是怎样一种意境?
东坡这首词被认为空灵蕴藉宋神宗读懂了水调歌头隐藏的小秘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