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菁者莪,乐育材也,君子能长育人材,则天下喜乐之矣。”——《诗·小雅·菁菁者莪》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但就绘画艺术而言,虽然授业老师的客观影响至关重要,但要想成为一名杰出的画家,还需要天赋、勤奋以及多方面的综合修养。在中国美术史上有很多大名鼎鼎的画坛大师,他们既没有直接而明确的师承,也没有特别出色的、“青出于蓝”的嫡传弟子。例如宋初的李成,其山水画从荆浩、关仝入手,在荆、关用笔用墨的基础上结合艺术表现的需要,在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李成本人并没有拜师荆、关,可以说是“自学成才”。李成之后很多名家师法于他,但画史记载中他却没有一名入室弟子。而在流派、名家纷立的明代画坛却有一位以卖画为生、不被时人看重的职业画家。他一举培养了两位家喻户晓的绘画大师——仇英和唐寅,堪称古代美术史上最杰出的美术教育家。其本人擅画人物和山水,画法严整工细,留下的传世作品也不少,题款往往只有简单的四个字:东村周臣。
周臣像苏文画作为职业画家,周臣学画的老师是明初仁智殿画士陈暹(xiān)。资料记载,周臣和陈暹的住处比较近,两人经常来往,久而久之周臣就成了陈暹的入室弟子。陈暹是“吴门画派”的先驱,善设色山水、人物,并且画得十分精致,惟妙惟肖。陈暹师承陈公辅,而陈公辅的老师是元代知名的民间画工盛懋(mào)。传说,盛懋与“元四家”之一梅花道人吴镇是邻居。
元吴镇《渔父图》盛、吴二人之间有个段子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吴镇本与盛懋比门而居,四方以金帛求盛画者甚众,而吴之门阒然。妻子颇笑之。
吴镇说道:“二十年后不复尔。”后果如其言。在盛懋和吴镇之间,是宋人尚“法”和元人尚“意”的分歧——盛懋学宋人笔法,注重形态和造型的意趣;而吴镇等文人画家则进入了一种哲学的表达,更加看重“琢磨”之后对主观审美的阐发。事实上,盛懋也并没有满足于成为“畅销画”作者,他看见自己的局限,拜赵孟的弟子陈琳为师,学习“文人”作画的“意境”。
元盛懋《秋江待渡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盛懋代表佳作《秋江待渡图》,以两段式“深远”构图法写就,近树繁茂,远山起伏,中间澄江如练、芦雁惊飞、风吹树杪,一派清秋气氛。岸上一年老儒者携书童坐地待渡,江中一舟载客摇橹而来,意境清幽。用“文人”的意趣构思,用“画工”的严谨下笔,看成元代文人画的典范之作。
明周臣《北溟图》美国纳尔逊·埃特金斯美术馆收藏的周臣山水画代表作《北溟图》,曾被徐悲鸿在《风雨归舟图》中题为“世界所藏中国山水画中四大支柱之一”(徐悲鸿年题写的跋文给予这幅画高度评价。他写道:“此(《风雨归舟图》)乃中国古画中奇迹之一,平生所见若范中立《溪山行旅图》,宋人《雪景》,周东邨《北溟图》,与此幅可谓现世界所存在中国山水画中四支柱)。
《北溟图》采用两段式构图,波涛汹涌的大海和安详静谧的村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静与动、虚与实相互交织,让人不禁想起太极图中的阴阳鱼。世俗与幻想、现实与理想在艺术家们的心里延伸为桎梏与自由的碰撞。他们无不向往自由,但在强大的文化和社会力量面前却又不得不屈服于传统。周臣借用古代圣贤的理念表达自己的人生抱负。虽然他唾弃科举黑暗之道,却又分明能感受到他积极入世的心理。该作不仅在造景布置上是文人画常见的布局,在情调的把握上也相当准确,这些都很好地显示出周臣的文化素养。
《庄子·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明周臣《寒鸦月夜图》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寒鸦月夜图》,是周臣少有的传世花鸟画作品。图绘枯木与寒鸦,意境凄凉,用墨浓厚,张力十足。这也许是画家对现实环境的切实感受,也许是他孤独、忐忑不安心情的写照。枯木、寒鸦、夜月烘托出强烈的寒意,凄冷、孤独、失意、无望、悲凉的气氛从画中溢出,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到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秋风词》: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
此时此夜难为情!
通过《秋风词》体味《寒鸦月夜图》,更能让我们体会到画境的悲凉、感伤与孤寂。周臣以高度沉默的心态独立于各画派之外,选择做一位普通的美术教师。他独具慧眼,培养了像唐寅、仇英这样的大画家。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周臣热爱教育,更爱学生,授教时从不遮掩,也不论学生家资高低,已然达到孔子所讲“吾无隐乎尔”的境界。从周臣能够同时接受唐寅和仇英为自己的弟子,就可以看出来他无视社会阶级的划分。无论是读书人还是手艺人,只要有才华,他都会一视同仁。我们从唐寅、仇英作品迥然不同的风格中可以看出周臣灵活的教学思维:唐寅的作品笔墨跳动、疾迅,透观性灵,设色妍丽,构图险峻,体现着动荡与不安;仇英的作品则用笔细腻含蓄,不激不厉,是一种雄畅而不狂肆、率性而不张扬的爽利清逸风格。
明唐寅《落霞孤鹜图》唐寅代表作《落下孤鹜图》画面左上题道:画栋珠帘烟水中,落霞孤鹜渺无踪。千年想见王南海,曾借龙王一阵风。语出唐朝天才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寅此诗正是借王勃得龙王之助,得成大名的典故,慨叹自己生不逢时,以致怀才不遇。
我们在唐寅的很多作品中都能明显看出他学周臣的痕迹。可是,为什么唐寅能跻身一流画家之位、家喻户晓,而周臣却没有呢?传说有人问周臣,为什么他的画名不如学生唐寅,周臣说:“只少唐生数千卷书。”如此坦言,可见其谦和宽宏的君子风度。
注:为保证《汉宫春晓图》整体视觉展现!请横屏观赏!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汉宫春晓图》局部《汉宫春晓图》局部《汉宫春晓图》局部周臣的另一位弟子仇英出身寒苦,没读过几天书,早年当过漆匠,并为人彩绘栋宇,实质上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民间画工。良好的绘画天赋使仇英对所绘物象的形态能够准确生动地通过画笔呈现出来。如果仇英没有被周臣发现,青绿山水画史上就不存在“五百年而有仇实父”,“明四家”中的仇英也许会被另外一位实力派画家所代替。《汉宫春晓图》是仇英平生得意之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亦被誉为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画中后妃、宫娥、皇子、太监、画师凡计一百一十五位,各个衣着鲜丽,姿态各异。
周臣深厚的院体山水画功底对唐寅和仇英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唐、仇二人能跻身于“吴门四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周臣功不可没。周臣堪称史上绝无仅有的杰出美术教育家。唐寅和仇英出身不同,性格各异,画风也不一样。周臣在教导他们时会根据个人喜好和特长因材施教,让他们得以各尽所长,成为家喻户晓、名垂青史的顶级画家。而他的弟子唐寅、仇英也继承了这样的精神,创作出一幅幅融合文人旨趣与工匠精神的精品佳作。
一幅好画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画作能传世?画画为什么?画家身后留什么?这些是每一位画家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画家应该因画而留名,而不是因其社会地位而立世。盛懋、周臣这样的职业画家在画史上备受冷落,但他们留下的作品就是他们实力的最好证明!而唐寅、仇英这样优秀的弟子,更是周臣甘为人梯、作育英才最好的成果。谁又能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弟子不是老师伟大的作品呢?
更多文化艺术好文,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