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滕王阁 >> 滕王阁新闻 >> 正文 >> 正文

仙人骑凤披彩霞武当山金殿屋脊兽的独特魅力

来源:滕王阁 时间:2023/2/8

[摘要]武当山道教建筑群,是道教建筑中的瑰宝,独具特色。本文从武当山太和宫金殿的屋脊兽入手,将之与当时的建筑脊兽进行对比。重点突出了“骑凤仙人”形象,并对其加以分析,展示了武当建筑的特色。

道教建筑的总体布局,多采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布局形式。武当山道教建筑群,是道教建筑中的瑰宝,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堪为绝品。

武当山道教建筑群是道教建筑中的瑰宝(资料图)

本文将大致介绍武当山太和宫金殿屋脊,然后将之与北京故宫太和殿、山东岱庙、宋画中的黄鹤楼、岳阳楼等建筑上的屋脊兽数量进行对比。最后,将着重对武当山金殿屋脊兽中仙人骑凤形象加以分析,以凸显武当山道教建筑的独特魅力。

脊上神兽

中国古代建筑屋脊上常有一些走兽形象,称作屋脊兽。屋脊兽的数量因建筑的规格的不同而不同。

太和殿脊兽排列(资料图)

故宫太和殿,是现有建筑制式最高的建筑,其屋脊上的走兽共有十只,分别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

其他规格的建筑,往往在这个基础上做减法。在明清建筑中,走兽的数量为奇数,如三、五、七、九。在之前的建筑也有偶数存在,如山东岱庙的天贶殿,其走兽的数量为6。宋画《滕王阁》的里的走兽数为4。现存的山西永乐宫的主殿三清殿,也为4。

太和殿制式最高。在九的基础上,又加上了一个名为“行什”的走兽。太和殿在古代是帝王登基、封后、赏赐,包括科举登第仪式的场所。数字十在中国是极数,可见太和殿的重要性。

宋代《滕王阁图》上脊兽为四(资料图)

宋代《营造法式》对走兽的称呼为“蹲兽”,这一说法很形象。宋画《滕王阁》以及宋《黄鹤楼图轴》为我们对古代建筑的研究制式,以及还原古建筑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仙人驾凤

武当山太和宫,始建于明成祖,当时有“北修故宫、南修武当“之说。殿名与故宫太和殿一致,意为天地间冲和之气,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大有来头。

《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贞”,而大,一本作“太”。有解释说:“冲和者,谓天地冲和之气,阳昇阴降,互而为之。至于天地之中,是时也,万物得之以生,彂而为阳春也。”

太和宫脊兽(资料图)

太和宫金殿坐西向东,屋脊上走兽数为五个,分别为龙、凤、虎、海马、天马。在同期皇家敕建的宗教建筑中,这个数量制式相对较高。而在屋脊走兽中,于龙前的“仙官驭凤“的形象,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驭风者,手中捧笏。笏,本是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在道教里,笏是一种重要法器,朝拜时两手恭执朝笏于胸前,以表尊敬。驭风者,侧坐在凤身之上,面东,以示朝拜之意。

驭凤成对出现,正是一阴一阳的体现。面东,即面阳,意味着生命的渴望。每当日出的时候,金殿中的真武神、仙官、飞凤,都向着东方的太阳,六百年来周而复始。

太和宫金殿(资料图)

仙人驾凤的形象始于何时,说法不一。我们通过对不同时代艺术该形象的回顾,可以找寻古人在艺术形象上的不断变化,以及该形象从仙人思想到道教形象再到民俗化的过程。

在建筑上的应用,宋以前的建筑中并不存在仙人形象,更多以“嫔伽“的形象出现。嫔伽,是“迦陵频伽”的简称。这一名称为梵文音译,意思是“声音美妙的鸟”。

梁思成先生的大量手稿之中,如对敦煌石室画卷中的唐代建筑的部分,做了详细的画述。宋代《营造法式》中对此也有详细的介绍。

三彩釉仙人骑龙凤首壶(资料图)

明清之后,尤其是在民间,仙人骑凤的形象部分演化成了“骑鸡”形象,代表人们对“吉祥”的向往。

武当山金殿的成对“仙人骑凤”形象在现存古代建筑中十分罕见,对研究明朝及更早道教建筑有着重要的价值,而其背后所隐藏的中国建筑发展历程也值得人们深究。

金殿经过六百年的风雨考验,依然屹立在武当之巅,足显其铸造、建筑工艺之妙,是中华儿女宝贵的文化遗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