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滕王阁 >> 滕王阁新闻 >> 正文 >> 正文

王勃千载之后,仍是翩翩少年

来源:滕王阁 时间:2023/2/8

#新手作者专属任务第二期#

有的人,生命还未绽放便早早陨落,却给世人留下不朽诗文和深远影响,千百年后再来品味,仍如翩翩少年、风华绝代。

王勃,便是这样的一个人。有幸到南昌出差,闲暇时便迫不及待地来滕王阁一游。提起滕王阁,很自然地就会想到《滕王阁序》,想到王勃。一座楼,一骈文,一古人,令多少人神往、陶醉和膜拜。

如今的滕王阁,是重新建造修缮过的,基本上没有了古代的痕迹,更像一个展览馆。登上楼去,由东向西眺望,赣江平稳流过,对岸高楼林立,没有看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浑然天成的层次之美,也没有听到“渔舟唱晚,雁阵惊寒”和谐空旷的自然之声,但只要想到那篇千古美文,哪怕只是几句,历史的气息便很近很近了。

他站在滕王阁上,执笔远望,想到了自己年少成名,六岁能作诗,九岁能写书,十岁饱览六经,十六岁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

想到了因作《斗鸡檄》而被沛王府驱赶,想到了因杀官奴再次被贬,想到了父亲因受自己连累而被贬南荒之外,不由心生无奈和悲愤。可想到自己才二十多岁,风华正茂,纵然是路途坎坷但也不能就此消沉下去。

一个二十来岁的少年,年纪轻轻却经历过了命运起伏多舛,稚气还未褪尽的面孔又略显沧桑。于是长吁口气,挥笔写下了震惊四座的《滕王阁序》。

年轻的王勃描绘了壮阔又寂寥的景色美,更多的是在抒发自己的胸臆和情怀。此时的他,不再那么恃才傲物、年少轻狂,少了些洒脱不羁,多了些成熟世故。

他感叹“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李广、贾谊、梁鸿,哪一个不是怀才不遇、仕途悲凉?此时的自己又何尝不是。但他没有太多的牢骚和沉郁,更没有归责于皇权和世道,而是相信“君子见机,达人知命”,命运的改变需要自己洞察把握和积极努力。

他自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身处低谷只是暂时的,鸿鹄之志不可轻易丢弃。他不学孟尝、阮籍,仍立志报效国家。他坚信总有一天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

历史长河里,绝大数人都只是沙砾,只有寥寥数人能像石头一样砸出一个坑,还留下回音,回荡古今。直到今天,我们仍惊叹王勃的才华横溢,惊叹他的心胸境界,也感慨他的英年早逝,天妒英才。但更让我们感动的是,他通过《滕王阁序》给我们留下的人生启示和精神指引。

王勃的动人之处就在于他历经磨难仍壮志报国,年纪轻轻却情怀高远。

如果只是一味地感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而愤懑不平,只是凭借斐然文采而附庸风雅摆弄词藻,我们不会这样喜爱王勃。

如果没有倾注对人生深入地思考,没有给人以身处逆境要坚定前行的力量,没有彰显屡遭挫折也要奋发图强报效国家的志向,我们也不会这样推崇《滕王阁序》。

透过王勃和他的文,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王勃,不过于洒脱,不过于沉重,不过于激扬,不过于落寞,年轻气盛但对人生思索颇深,深谙世道但不乏壮志豪情!他的人生是坚定的,是充满真情的,是希望满满的!

我们有时候学习历史了解历史人物,难免会带着功利的甚至势利的眼光,但往往也就体会不到他们的真性情,体会不到他们留下的暖暖的感动。其实,很多时候,没有必要过于绝对,也不用刻意地去追逐。

正如我们读王勃,有很多东西可以去感悟,有很多东西值得去践行,然后试着努力活出自我,更加从容地对待世界,这就足够了。

见证了风风雨雨的赣江依旧缓缓而流,有了新颜的滕王阁矗立江畔也定将见证更多沧桑变换,但无论怎样,王勃和他的《滕王阁序》给我们的启示和影响定会愈发深远弥久。

正如陶渊明所说,“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3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