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许多经典名篇,《岳阳楼记》是其一,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年10月17日),身处河南邓州百花书院的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笔下的岳阳楼景象风雨阴晴、远近明晦等姿态万千……让人身临其境之际,也不免感慨,范仲淹定在岳阳楼上流连无数次,才能作出如此篇章吧?
其实不然,范仲淹一生从未去过岳阳楼,仅靠友人滕子京的来信与随信寄来的《岳阳楼晚秋图》,凭空作出《岳阳楼记》,如此,可谓看图写作的典范呀!
岳阳楼前身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亦称“巴陵城楼”,唐朝之后,巴陵城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随之称为岳阳楼。
多年来,岳阳楼因战火自然灾害等原因,被重修过30余次。“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则记载北宋时期,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提议重新修建岳阳楼,也因此诞生了名篇《岳阳楼记》。
如果说“虚构性”、“创造性”、“想象性”是文学的本质,那么,对于《岳阳楼记》的溢美之词多少亦不为过。
“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范仲淹仅凭寥寥数句,把一个虚构的岳阳楼大观展现得淋漓尽致,引人入胜,让人佩服。
当然,《岳阳楼记》使人拜服的仅非高超的景物描写技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国古代文人的高尚情操,亦为后人津津乐道与追捧。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位于湖南岳阳的岳阳楼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即使今天所见的岳阳楼,早非范仲淹《岳阳楼记》笔下的岳阳楼,但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仍然不容忽视。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个小贴士,背诵《岳阳楼记》免景区门票,所以有意前往岳阳楼游玩的小伙伴,不妨提前做好功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