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浮萍这两句可谓脍炙人口。特别是“萍水相逢”,流传至今,已经成为特别常用的成语之一。
一提“萍水相逢”,我们眼前会立即浮现出这样的画面:无根的浮萍,任意浮沉,一个偶然间,几棵相遇于水面。
谁又想,这样富有诗意和画面感的“萍水相逢”,在王勃的原作中竟是“沟水相逢”。
至少有三个证据支持王勃初文是“沟水相逢”。
证据一:文献。清辑宋本《文苑英华》卷:“溝(一作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一作萍”这种注法,说明编者显然是认为在这组异文中,“沟”更贴合原作。
《文苑英华》本《滕王阁序》编者的这种推断,在日本正仓院所藏唐抄本中得以证实。
正仓院本《王勃诗序》之《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所抄录的此句为:“溝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这一版本距离王勃离世仅0年左右,其中并没有“一作萍”的字样。
两个证据均指向“沟”,说明王勃初文当是此字。
证据二:作者的用典习惯。王勃现存诗序共61篇,皆是骈文。在这些诗序中,他不止一次地用到“沟水”这一典故。
如:“横沟水而东西,断浮云于南北。”(《王勃于越州永兴县李明府宅送萧三还齐州序》);
“沟水东西,恭惟南北。”(《秋日送王赞府兄弟赴任别序》)
“下官以沟水难留,攀桂席于西津之曲。”(《秋晚什邡西池宴饯九陇柳明府序》)
“沟水”的典故来自汉五言诗: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这是一首别诗,言今天具酒相会,明天就在沟水边分别,然后想象分别时沿沟而行,而沟水无情东流。
这首诗传为卓文君作,即《白头吟》“沟水相逢”,也很符合滕王阁饯别的主题。
第三点证据,不得不提到对仗规则了。“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这是一组隔句对。“关山”对“萍水”,宽泛地讲,可以;但“萍”是植物,与“关”、“山”、“水”终非一类。而“沟”则不存在所偶非类的问题。
附带说一下“谁悲失路之人”和“尽是他乡之客”的对仗问题。
有人可能说,如果“关山”对“萍水”不工整的话,那“谁悲”和“尽是”同样不工整。
挑战我们认知的来了:“悲”原是“非”!
滕王阁下王勃像正仓院本《滕王阁序》此两句的原文是:
關山難越,誰非失路之人;溝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我们的所有版本中都是“悲”,只有这个正仓院本作“非”!
熟悉了“悲”字,这个“非”,让我们一时难以接受,但从对仗的角度客观而言,它与“是”恰恰是工对,比“悲”要好。
滕王阁从三个方面谈“沟”“萍”的问题,意在证明“沟”应为王勃的初文,和哪个字流传久远无关。
至于“沟”和“非”牵扯的诗意、境界问题,这个当然看公说婆说了。
不过,“沟”为什么会误为“萍”呢?这个问题悦华还是有自己的推测的。
——繁体的“溝”和异体的“蓱”字形十分接近,特别是行书,让人傻傻分不清。
在传抄过程中,有人把“沟”抄成了“萍”,于是世上从此才有了“萍水相逢”这个成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