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滕王阁 >> 滕王阁发展 >> 正文 >> 正文

烂熟滕王阁序之后,惊觉这居然是王勃为

来源:滕王阁 时间:2025/4/30

近来心潮所致,用半个月的时间熟读背诵了《滕王阁序》。

背诵百遍之后,心中起伏的感想越来越多。

《滕王阁序》寓情于景,由景起风,作者乘风御笔,纵横挥洒。行文肥润而不失雄壮,华美而并生坚骨。

而丽藻华辞中的流淌着的那股沉郁之情,皆有感于帝子长洲,仙人旧馆周遭之风景。

中国的文字是很有趣味的。

譬如风景一词,由风和景两个字组成。

我们常说看风景,这种说法实际是跟风景的真正含义有错差的。

能够看的只有景,日照大京为景,是可以用眼睛是观看的。

风景的中风字,在指代物上则与景有着区分。

风,本意是指自然界气体的流动吹拂过自然万物的现象。

因为气息不可见,只能感受,用肌肤触觉所产生的感受来描述风所带来的的感觉,如燥热、温暖,惬意,寒冷,清凉等等。

风与人联系的时候,产生的是触觉和心理层面的感受,是视觉感受不到的东西。

而景则侧重于视觉方面的感受。

人到了一个新的地方,除了眼睛看到新鲜的景观之外,更会因这里不同的人文习俗或者自然景致所带来的新鲜感受。

诗经有各国的国风,此处的风指代的就是不同地区的人文习俗。

一个地方的特色小吃,独有习俗,方言俚语这些都可以归类为风。

这些东西都不是简单用眼睛看的东西,是需要去体会感受的东西。

所以,往往说看看风景,实际是将风这一词汇所涵盖的事物类别具象化成了一个浅层的视觉所见,而没有深入的挖掘风所带来的的内心感受。

如果一场旅行,只是走马观花的用眼睛去看,而没有用心感受到各个地方的“风”所带来的不同体悟,这场旅行便流于肤浅,往往过目而忘,甚至难以在生命中留下什么可以回忆的痕迹。

所以,旅行不应该是简单的看风景,而是应该感受风景。

只是人与人是不同的。

同样的风景,有的人只能看看,而有的人却会有所感怀。

所以,似乎也不应强求,每一种不同的风景,都能给你带来什么感受体悟。

说回到《滕王阁序》,里面有一个大家都知晓四字短句——雁阵惊寒。

雁阵是景,大家都能用眼睛看到。

惊寒是风,却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的。所以大多数人用文字来描述的时候,可能只会写雁阵飞过,而写不出雁阵惊寒。

景与风之间,有一个人心理情绪敷设勾连而成桥段

看到雁阵,有了惊寒的感受,这种感受就是雁阵带来的风。

秋寒已至,雁阵南飞。

凉意往往是忽然而感,故说惊觉。

作者王勃由于自己年少轻浮在北方官场屡屡败意,故南下交趾看望父亲。

回首早前一系列遭遇,更有惊悟。

此时的雁阵,颇有自比的意味。

而接下去的一句话,对作者王勃来说,仔细品来,很有种一语成谶的宿命感。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留下滕王阁赋之后,这只文采惊世的南飞雁,果然落水,命绝声断。

景与风之间,人所有的感受,或许还隐匿着自我潜意识中那神秘的第六感吧!正如后文中的两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更令人喟叹悲怆的是,他似乎早已为自己写好了挽歌,那是一首江上渔夫为他唱响的挽歌: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这里的四段俳句,复诵几遍,更令人唏嘘。

虹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呜呼子安!此文可是为己所作之祭文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5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