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滕王阁 >> 滕王阁发展 >> 正文 >> 正文

初唐最具才华的才子,他的一生究竟多么的坎

来源:滕王阁 时间:2025/5/11

我们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初唐四杰,著名的大诗人杜甫还有一句著名的诗歌描写他们: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大家可想而知这四位的地位有多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初唐四杰之首,也是笔者比较喜欢的一位诗人,是这四个中最有才气的,他就是王勃。

《旧唐书》中称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

而根据杨炯《王勃集序》中说王勃:“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

可见王勃自少时便才华横溢,读书破万卷,随后他也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参加科举,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他的文章被当时的皇帝看了之后,皇帝都赞叹不已,认为这个人是大唐的奇才,王勃也因此名声大振。随即经过别人的介绍,王勃成功担任沛王府修撰,并赢得了沛王李贤的欢心。这样看来王勃的前途一片光明,可是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也就不会有后来那篇流传千古的《滕王阁序》了,上天似乎总是天妒英才,对王勃也是如此。

一次,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斗鸡,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讨伐英王的斗鸡,以此为沛王助兴。不料此文传到唐高宗手中,圣颜不悦,读毕则怒而叹道:“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进行劝诫,反倒作檄文,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此人应立即逐出王府。”唐高宗认为此篇意在挑拨离间,钦命将他逐出长安。于是,王勃被逐。他凭着自己的才情和苦心经营刚刚打通的仕途,就这样毁于一旦。然而命运不止一次捉弄王勃,之后王勃到虢州这个地方参军。在参军任上,他因私杀罪犯而被判了死罪,随后侥幸遇到大赦没有被处死。有人说是因为王勃的恃才傲物,也有人说是因为同僚的陷害,但是无论原因是怎样,王勃的仕途之路因为这件事情彻底被断送掉了,王勃虽然后面得到了恩准可以做官,然而他却再也没有踏上仕途之路。

因为王勃犯罪,他的父亲也被牵连被贬到交趾(今越南),这件事情对王勃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一般认为滕王阁序就是在王勃前往交趾这个地方探望父亲时所作。有人认为根据滕王阁序中: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一句判断王勃应当是十四、五岁创作的这篇文章。然而从这篇文章的文采和博大来看,这更像是成年作品,至于那一句话应该是王勃的自谦,因此课文中多采用王勃去探望父亲路上所作这一种说法。无论真相是什么样,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王勃创作了被誉为“天下第一骈文”的《滕王阁序》,并以此名垂青史,在中国文学界留下了深深的影响。有空小龙会单独出一篇来欣赏一下这千古奇文,让人读来欲罢不能。

随后王勃终于去探望了自己远在唐帝国边陲的父亲,在诉说了心声之后便踏上返程,我们很难想象此时的王勃是何种心情,是否像自己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所写的: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随即王勃在海上遭遇了风浪,无情的大海把这位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的少年吞噬了,王勃命丧大海之中,那一刻他似乎也化为了永恒,聆听着后人不断地朗诵他的滕王阁序: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在一千多年后的明代,著名作家冯梦龙在他的著作《醒世恒言》中为王勃创作了一个很好的结局,算是对这位天才的一种纪念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671.html